返回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波(第1/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个位子王静辉自己也不想坐,这么敏感的位子很容易遭受大臣地弹劾,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工作,看看大宋以往传统的谍报系统皇城司的头目们,从来没有一个任期能够超过三年的,并且尽管担任皇城司的头头都是老成持重之辈,也难免要背上一箩筐的弹章——这个职位始终是在御史台的监视控制之下的。看看皇城司的遭遇王静辉也能够想到现在连婴儿状态都算不上的情报局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遇到什么麻烦,尽管是负责对外情报搜集整理,但御史台的老爷都在瞪大双眼等着自己出错呢,他自己也不愿意平白无故的背弹章,但大宋不骨人能够比他更了谍报的重要性了,况且这一切的制度都是自己创立的,为大宋建立一套至少在目前看起来还算是过得去的情报系统编制章程是他责无旁贷的。

    王静辉只希望自己能够给大宋架设起一个充满进取和可以有着广阔发展余地的情报局,至于能够取得多大的成果,这也要看他发展的方向如何,这就看老天的意思如何了。不过王静辉相信自己凭借后世的经验让这一探索路少走些弯路,至少不会变成明代东西两厂那样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太监情报系统。

    王静辉接手情报局后,便开始借鉴自己对手头情报系统的管理经验,将自己的弟子善于情报管理的关良安排到情报局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整顿,证明了王静辉把关良弄进情报局主持工作的正确性——情报上具体的繁复工作都交给关良去做,他只用去构想大致结构和思考方向上的问题就可以了。由于王静辉掌管着统计局,关良甚至还建议他将情报搜集范围扩大到国内,以配合统计局反贪工作的进行,不过他断然拒绝了——皇城局的情报搜集范围还停留在京畿路一带,皇帝的皇城局还尚且如此,哪里轮得到他来干涉大宋内部地情报工作?!这一举动要是付诸实施的话,不说皇帝心中怎么想。就是那些御史也不会放过自己,而且整顿大宋吏治也并非中一朝之功,中间牵涉的问题众多,只怕自己刚亮出反腐大旗。自己这边的政治盟友就开始要朝自己亮刀子了。

    情报局地工作范围中规中矩——就是面向国外,重点便是大宋的宿敌辽国和西夏,涉及到国内的事情就一道奏章递到皇帝赵顼那里,由皇城局来解决,从来不越雷池半步,这点也受到皇帝赵顼和其他大臣的赞赏。更重要的是情报局交到王静辉地手中,工作效率比起以前有了天壤之别,让所有需要国外情报的大臣都感到满意。

    若说王静辉掌管情报局还有什么让人不满意的,那就是他真的拿情报局所搜罗的情报做买卖了!不过王静辉做情报买卖也并不是明目张胆的叫卖,他的商业圈子是大宋最顶级的商人组合,大都都从事海外贸易或是对辽国、西夏的一些贸易,这些情报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王静辉则是将经过筛选过的商业情报提供给他们,当然这是付费地——而且是借鉴了后世地会员制。收取年费,并且只要这些商人提出某方面的要求。王静辉则责成在国外的情报网专门搜集。这样的情报服务当然是价格不菲,一名会员的年费居然高达三千多贯,这个商业圈子光是年费收入就达到了十几万贯之多。知情的大臣在得知后也是苦笑的摇摇头——驸马做生意现在是越来越出圈了,不过没有一个人弹劾他这种估法——对于大宋来说,哪怕是十多万贯的财政收入也不是一个说抹掉就可以抹掉的,并且情报系统开销非常大,但有了这年费的收入,不仅可以做到不朝朝廷财政要一分钱,还略有几千贯地盈余。

    不过在王静辉的眼中,情报局商业化为属于大宋的势力而服务虽然是其中重要的策略之一。但在他接手之后所策动的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最大限度的搞垮党项并且削弱辽国的实力。除了利用辽国太子势力和魏王之间的恩怨策动了几次小的风潮之外,最核心的便是摧毁李清和他的泼喜军。

    王静辉为了能够击垮李清这支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