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二章 杀心(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思来想去还是暂时放下这种想法,毕竟这种杀人方式是十分被动地,到目前为止皇帝赵顼对他还是言听计从,他还没有必要下杀手。这也算是给吕惠卿等人一个机会,若是他们胆敢还像历史中的那样,那自己就不客气了。

    厢军屯田自有王安石和司马光来安排,尽管王安石对王静辉在这个时候抛出厢军屯田的政策对他实行变法有很大的影响,但思前想后屯田也是恶非常不错的主张,王静辉又拿出了切实可行地方法自己也很心动,再加上这件事虽然是王静辉在幕后操办,但在人前可是以自己为主导的,王安石可以看见屯田的成果在向自己招手,任谁也无法抵挡这样的诱惑,这也是给变法派增加声望的事情,所以他自然乐得配合。

    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屯田上都有共同语言,王静辉又制定了非常详尽的屯田计划,资金上也没有什么缺口,皇帝赵顼又被王静辉在西北军事画饼的说辞所打动,为了打垮西夏彰显武功,他也会全力推进此事。

    现在大宋高层难得有这么一次齐心合力地时候,下面从属各个阵营的人们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奋斗,所以事情进展的极为迅速。第一批两万厢军是永兴军的厢军就地转化而来,现在已经丈量好土地,每名厢军能够分配到一百亩土地,一头耕牛,种子、农具等这都是朝廷负责统筹供应。

    说道一名厢军便可以得到一百亩土地,这也许会吓倒人家,但厢军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军队,它当初组建的时候的动机便是一种慈善收容。在灾害发生的时候,朝廷便会在灾民中选拔百姓入厢军,基本上保持一个家庭一个名额,每名厢军的年薪是三十五贯到四十五贯。虽然远不如禁军五十贯以上的收入,但养活一家人吃饭是勉强够了。当然,厢军在这个时代也有预备役地作用,禁军中选拔就在厢军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厢军也并非全无战斗力,而是分成两种厢军,一种是普通厢军,装备差、训练差;另外一种是校阅厢军,装备要远胜于普通厢军,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不过待遇水平要略次于禁军,但战斗力是不容忽视地,禁军补充新血主要便是从校阅厢军中选拔。

    由于厢军这种特殊性质,所以注定一名厢军一百亩土地就表示这一百亩土地是由一个家庭来支撑的。而一头牛的畜力可抵得上八九名劳动力,所以这一户人家耕作一百亩土地应该不是问题。所谓屯田一万厢军,便是迁移至少三四倍数目的人口到西北,而此时的西北由于常年的战乱,人口稀疏,几十万人到这里也并不算多,这也是王静辉设想中的移民,毕竟正常时期移民是没有人愿意到这里来的,而发展经济就必须有人、有劳动力做基础。厢军屯田的好处便在此处看出来了,连屯田发展经济到移民一步到位。

    不过也正是因为厢军屯田可不是简单的供应一个人,而是一个厢军对应地是一家子四五口人,所以屯田的协调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幸好第一年屯田的厢军主要是由当地厢军直接转化而成,不然可以想象十几万人大迁移,到贫瘠的西北,那将会带来一场怎样的灾难,最直接的危害便是造成西北粮食供给出现短缺,那可是非常要命的。

    现在王安石和司马光便是要完善厢军屯田的细节问题。最主要的规则都由王静辉订下了框架,得到了皇帝和他们两人地认可,剩下的便是由他们来添加协调了,这也是一份苦差事,也幸亏这两个人干得挺起劲。换做王静辉很可能还玩不转这么大的工程。

    由于有西夏俘虏修建好的从延安府到洛阳的大道,西北的交通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这就使得明年开始从别的的地方调集厢军进驻西北屯田和商户将屯田的农产品运送回来创造了极大地便利,这也直接改善了大宋朝廷中心通过这条大道来方便供给西北战线,而且也加强了西北与大宋的联系。

    以前修建这条大道的时候,朝廷官员对此并不热心,不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