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一章 扩张的心脏(第3/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比他透彻,但在他看来只要能够让中华的历史少些血腥味,什么道路都未尝不可的去尝试一下。他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来去做这些事情,哪怕在别人的眼里是傻事。

    “抑武政策是和将门现象有着很深的关系的。太上皇掌位的时候,臣曾经与太上皇有过商议,第一个结果便是郭逵所在的参谋部的出现,这只是一个初步地计划,就是连臣也没有完全想好。王相变法,想必这军政一块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如果有可能的话。臣将会在合适的时机和王相一起商议一下,或可从中有所补益。”

    “安石先生曾在颍邸的时候曾和朕说起过兵制变革新法,有爱卿能够从旁协助,朕也很是期待。不过朕还是想问爱卿一句:我大宋将士什么时候才能够陈兵兴庆府城下?!”

    王静辉心底暗叹了一声:这个皇帝当真不能沾军事,否则马上就露出心急地本质,也难怪在中国历史帝王排行榜上“秦皇汉武”要排在“唐宗宋祖”的前面,自古军功才是第一!不过历史上若是没有王韶的军功给变法派充气,恐怕王安石的变法也撑不了这么久,自己只要循序渐进的加以引导,未尝不可将军功的诱惑吊在赵顼的眼前,让他跟着自己地指挥棒前进。

    “圣上什么时间臣不敢妄言,不过以臣的估算,厢军在西北屯田五年便可以基本满足西北现有将士的补给问题;王韶三年内拿下熙河之地,有了熙河的马匹加上屯田、走私、从辽国买马等等途径,两三年便可以组建不下十万的骑兵;再加上两年的潜心准备,七年后,对西夏作战规划正确,实施顺利的话,那圣上便可以请秉常小儿到汴都来过下半生了!”

    皇帝赵顼听后脸色好看了许多,用七年的时间来扫平西夏。虽然看起来时间长了点,但想到仁宗时代虽然文有范仲淹,武有大将狄武襄坐镇,和西夏打了几十年也没有占上风。七年的时间来扫平西夏这也算是做梦一般了,若是放在朝堂之上让大臣知晓,那所有的人都会认为驸马地神经不正常。

    也许是王静辉自出道以来从来就没有错过的神奇记录,皇帝赵顼对这个年轻的妹夫的信任也是非同一般。虽然这几年王安石在他地旁边不断的说着变法图强,扫平西夏,收复燕赵,这也不过是说说而已,赵顼心中对此还是有点清醒的认识的,这话如果从王安石的嘴里面说出来,他不见得会信。但从驸马的嘴中说出来,那分量自然是不同了。

    “圣上,军事武功是一个国家的利剑,保疆卫国便足矣,‘穷兵黩武’等成语也不是空穴来风,老百姓生活水平是否一天比一天好才是朝廷君臣最为关心的事情!”王静辉总是不停的给皇帝赵顼耳边提及百姓的生活水平才是最重要地标准,就怕自己忙活的半天,赵顼的脑子一发热便全都当军费了,这也是不失时机的来针对王安石打预防针。

    事实上。随着王静辉这几年在大宋政坛上显露光芒的同时,他的这套标准也获得了很大的市场,司马光、范纯仁、苏轼三父子都是其坚定的拥护者。听说前一段时间在三司条例司任职的苏辙还为此在青苗法地制定上与吕惠卿发生了很大的口角冲突,王安石多少受了驸马的影响,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站在吕惠卿的一边,而吕惠卿也没有这么大的权力,苏辙很幸运的躲过了被贬的命运。不过王安石和历史上也并没有太大的出入,他决定变法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牺牲一部分百姓的利益,虽然苏辙没有被贬出汴都。但把苏辙踢出三司条例司地举动还是表明了他的态度。

    皇帝赵顼对王静辉话中意思也是知道的,虽然他没有像司马光一般对此非常信服,但经过驸马这么长时间的影响对此倒是信以为然了,点点头笑着说道:“爱卿的心意,朕心中已然明了!”

    皇帝赵顼这次并没有问道屯田对于辽国地影响。他知道这次能够从驸马的嘴中掏出对西夏的态度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