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一章 扩张的心脏(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笑满朝文武只是芶且偷安,无人能及改之的眼光!”

    “圣上过誉了!朝廷中的大臣并非全是芶且偷安之辈,而是以往大宋立国以来,在对外军事行动上屡遭受挫所致。臣以为要重新建立朝臣正确的观念才是真的,‘胜不骄败不馁’打赢该打赢的仗,没有把握的仗也要积极筹备以防万一,积小胜为大胜。慢慢恢复我大宋君臣对武力的信心!”

    皇帝赵顼听后觉得也有道理,朝廷中主和派都是对大宋自己的武力根本没有信心,在西夏和辽国长期地阴影下以至于对方输了来一封国书让交还俘虏便也乖乖听话,一想到这里皇帝赵顼心里就有些冒火。

    “爱卿这次想出的屯田之策与西夏用兵有何关联?”

    “宋夏边境距离大宋中心比较远,一旦开战首要的便是物资供给。西北长期以来饱受战乱之苦,那里人口稀疏,根本无力支撑大军作战,只能够靠汴都来供给,这么长的运输线损耗是十分惊人的。前人有屯田戍边者地最初用意便是能够就地取食,臣和前人的用意没有什么两样,不过五年之内将会有二十三万厢军开赴秦凤、永兴屯田,一旦成功屯田则可以供养倍数大军供养所需,就能够达到就地取食的初衷,那样朝廷在和西夏的对抗中才能够占到最有利的地位!厢军虽然战斗力远不如禁军,但其也是经过一定军事训练的,比之平常农夫更深合战阵之事,如有需要则会立刻征召入军,或是抵御党项扣关,或是根据需要杀进西夏两相皆宜!”

    皇帝赵顼听后点点头说道:“爱卿好布局,这就等于朕在秦凤、永兴不声不响的布下了二十万雄兵,若有兵力不足也好用来救急!”

    “不仅如此。圣上可还记得《平戎策》?”

    皇帝赵顼呵呵笑道:“朕怎能忘记?!那是驸马和王韶地共同之作,当时朕还是太子,在颍邸可没有少请教王韶西北军事,现在不知道他在陕西四路怎么样了?”

    “圣上不用担忧。王韶胸有乾坤,臣可保他在三年内替圣上取来熙河之地,有了熙河便有了军马,况且在西北的屯田当中也会有马匹饲养,只要刻苦训练,几年后大宋便会有赫赫铁骑!”

    “爱卿对王韶就这么有信心?”皇帝赵顼笑着问道。

    “臣对王韶的能力不会有什么异议,不过臣怕的是王韶得了熙河后便要养老了!”

    皇帝赵顼自然明白王静辉所说的养老是什么意思,沉吟了良久后说道:“朕亦深知此法弊处极深,爱卿可有何良策?”

    王静辉说道:“臣以为太祖太宗皇帝立下地这条祖制是当时也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哦?!爱卿不知道狄武襄,难道就没有看到郭逵吗?郭逵现在能够挂枢密副使任参谋部参谋总长还是当初爱卿你一手成全的呢!”对于王静辉的回答。赵顼感到有些不满意,他想成为汉武帝那样地皇帝,太祖太宗皇帝立下的这条规矩明显会给他套上一条绳索,当初王静辉帮助郭逵摆脱困境的事情他还是非常赞赏的,但令人意外的是王静辉居然赞同这条祖制,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圣上,其实历朝历代都避免不了开国功勋被杀,而拥兵自重的将领造反的事情发生,在这种条件下。太祖太宗皇帝能够立下这样的规矩,杯酒释兵权使得君臣能够善始善终,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王静辉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费尽心机地遣词造句,他老赵家本身就是拥兵自重造反起家,而且开国功勋中好像还是有个将领被赵匡胤给干掉了,但相对于王静辉所知道的中国历史,宋朝君臣之间的关系恐怕是最为风和日丽的了。在他的理解当中,君臣之间如果是一把双刃剑,那强如唐汉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就是后世老朱的大明王朝。不过两代人的大肆杀伐便开始未老先衰了。也许是他的政治观念太过理想化,连自己的娇妻在某些事情上看地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