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七章 十里送行(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中的思绪。

    王静辉转过头来看见是李管事,笑着说道:“珍泉兄,有什么事吗?”

    李管事有些神色复杂的说道:“改之,门外聚集了许多楚州的乡绅想要见你!”

    王静辉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不会在他临走的时候对他在楚州这近两年的施政方针有所不满而搞“上访”来抗议吧?!不过李管事的回答很快便把这种可能性排除在外:“改之,这些乡绅都是从楚州各地赶来,他们知道大人要离开楚州返回汴都去了,所以都自发的组织起来赶到这里想挽留大人!”

    不管是对自己不满而“上访”,还是想挽留自己在楚州,王静辉对来客从来都是很重视的,他一直认为身为百姓父母官就必须知道自己治下百姓的要求,所以在楚州任职的时候,要求属下的官员必须对老百姓的“上访”有求必应。现在临走了,这项他立下规矩自然不能破坏,他立刻将身上的便服换下穿上官服,随李管事来到他在盐城临时官邸的大门外,看到不仅是随他而来的楚州各位官员都在,而且是聚集了几百名老百姓而不是李管事口中所说的乡绅代表。

    此时王静辉也没有什么时间来询问李管事了,站在大门口的台阶上对这几百来人高声说道:“各位楚州百姓,你们聚集在此可是有什么事情要求本官去做吗?只要是本官力所能及之事,盖不会推辞!”

    在门外聚集的百姓看到王静辉从大门里面走出来后,原来乱哄哄的场面立刻安静下来,听过他的话后。所有地人都齐声说道:“大人德备苍生。不可弃我楚州百姓而去啊!”

    王静辉身边地官员一列站好,看到这样的场面也不禁有些动容。他们也没有想到王静辉马上就要离任回到汴都地消息会在楚州百姓当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为首的一排穿着上明显与平常百姓有区别的老人走上前去,将一个用红绸包起来地小包呈送给王静辉,他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奏章,不过寻常百姓可是不能上达圣听的。想来自己也马上就要离开楚州了,自己治下的百姓还对他有什么要求的话,就尽力满足吧!

    王静辉打开这本奏章一看,脸色马上就变了——楚州百姓居然想上书皇帝,为了表彰王静辉在楚州这里卓绝的政绩而允许楚州百姓可以为他立长生生祠,家中可以供奉他的长生牌位!

    王静辉看到眼前这些百姓,心中也是不断的翻腾,若是在这个时候还能够保持他以往无动于衷的神色,那他可就真的成神了。他平复了一下心绪,将这本奏章递给旁边有些好奇的官员。他们也都想看看这些百姓给驸马地是什么内容的奏章。居然让他变得有些失态起来。旁边的通判薛向之第一个接过这本奏章,看过之后脸色变得肃容起来,接着把这本奏章继续传给下一个官员,很快这本奏章便在他们手中走了一圈,原本还有些漫不经心的官员在看过这本奏章后,脸色如薛向之一样都变得异常庄重。

    在那个时代,当地百姓为了表彰他们父母官,常常会把一些由这个官员主持修建的工程以这个官员的名字来命名:苏堤、万安桥……王静辉在楚州时间不长。但由他主持修建的各项工程恐怕是大宋历任官员中最多的一个,别人在任上就是一百年也未必有他这么大地手笔。借力整修各种工程,除了开始时候的大型水利工程之外,他没有掏过一文钱,而且那当初贷款出去的四十万贯早就在薛向之的坚持下,用楚州财政盈余给填上了。现在楚州各地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些工程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什么“学士桥”、“驸马堤”,如此种种早就遍布楚州各地,如果有行人问起“学士桥”该怎么走,楚州各地地人都可以在本县给他指出两座以上这样的桥来,可以说楚州现在已经打上了很重的属于王静辉自己的烙印。

    王静辉要离开楚州的消息在半个月前传出来后,楚州的百姓第一想到的便是用什么建筑来用王静辉的名字来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