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亡羊补牢(第3/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雨涝灾害损失降低了很多,而且也使英宗赵曙、韩琦等在濮议争论中的皇考派的人无形的摆脱了一次极大的政治危机,现在都到这个份上了,只要能够迈过瘟疫这道门槛,一切就万事大吉了,但一旦在汴都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市里面爆发瘟疫,那就使得原本前途光明的英宗等人的处境有变得阴云密布,借着“瘟疫是上天惩罚对濮王追封”的名头,那御案上的弹劾奏章的高度可就不可限量了。

    短时间内改变西城区的卫生状况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王静辉仍旧没有死心,他建议英宗赵曙,在整个汴都城内所有以往藏污纳垢的地方撒石灰,以抑制蚊虫的孳生。虽然霍乱主要是靠水源污染来迅速传播的,但蚊蝇在霍乱的传播链条上也是功不可没,现在由于积水排尽,大批的煤炭源源不断的运送进城,每个人喝上开水是不成问题了,但高温也同样使蚊蝇的繁殖速度增快,在全城主要污秽之处撒石灰有利于杀灭蚊蝇幼虫和虫卵,对蚊蝇传播这个链条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王静辉最使英宗赵曙和韩琦等人哭笑不得的一条建议便是:号召城内的人在最近一段时间,在饮食上要多吃大蒜、黄酒和食醋。这使得英宗等人以为王静辉是否在恶搞了,每天喝醋或是黄酒这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要是吃了大蒜,人们互相见面打招呼时,那从口腔中散发出来的阵阵大蒜的恶臭,可真是让人够尴尬的。但在王静辉坚持下,英宗赵曙还是强忍着笑意同意让宰辅韩琦签下了这份多少有些搞笑的政令,通报全城。不过心中多少有些好笑的英宗等人在福宁殿中看到御案下躬身行礼的王静辉一脸的肃穆时,他们心中的笑意就飞散到九天之外了:难道这个才子就这么看重这些显得微不足道的事情?福宁殿中的众位君臣心中仿佛又压上了一块儿大石头。

    “一个月后见分晓,如果一个月内汴都城内没有发生瘟疫,或者有少量的瘟疫患者但被控制住了,那就算是过关了。因为一个月后天气转凉,大部分瘟疫病菌在低温下也兴不起什么风浪了。”王静辉严肃的对英宗赵曙说道。

    这一刻,看着御案下神色庄重的王静辉,英宗赵曙有些语塞了,看着这个诗词冠盖汴都乃至大宋的才子,他内心中的感觉有些说不出的感觉,似乎是感动?他再看到王静辉身旁的宰辅韩琦、枢密使富弼、参知政事欧阳修还有自己的儿子颍王赵顼,他们听过王静辉的话后都在低头沉思……

    王静辉知道仅有这么几项防疫手段要想把瘟疫扼杀在摇篮中是不现实的,毕竟在医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有着各种检测手段和特效药物的震慑,四大瘟疫杀手还不时的死灰复燃,霍乱还在肆虐与东南亚和非洲,这样的现实让王静辉对于能否平安渡过这一个月,他的心中实在是没有底气。“尽人事,以听天命!”王静辉望着自己书房中悬挂的一幅书法轻轻的默念着。

    英宗赵曙发布新的手诏后,最先行动却是御史台,一个年轻的御史站出来质疑政令当中一些条目的必要性,尤其是吃大蒜、饮用黄酒和食醋这一条,更是受到了那位年轻御史的口诛笔伐。不过令群臣惊讶的是,这次英宗赵曙显得无比坚定,宰辅韩琦、枢密使富弼、参知政事欧阳修和颍王赵顼分别出列,表示为了防止瘟疫的爆发,绝对严格执行手诏上的规定去做这更是让参加垂拱殿议事的百官哗然: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英宗赵曙发布那道令所有人都迷惑不解的第三天的正午,在西城区一座叫不出名字的小石拱桥上,四个人在吃力的推着一辆装满货物的大板车过桥,在“嘿佑,嘿佑”的使劲声中,车前面的一个叫黑三的壮汉突然双脚一麻,一个跟头就向前栽去。

    车两旁和后面的三个人看见黑三栽倒,以至于他们手上受力突然加大,装满货物的大板车又开始从石拱桥的中央向后滑去,不禁口中大骂黑三。不过令这三个同伴感到诧异的是:平时黑三是个脾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