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亡羊补牢(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已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连皇宫这样的重地都全部被泡在水中,为了尽快恢复大宋高层的正常运作,英宗赵曙下诏打开西华门将宫中的积水引向东殿,以至于水淹东殿,侍班班屋不是被淹没便是被积水所冲垮。同时禁军还在城门多处开始开门泄水,这个汴都开封内的水位也开始很快的下降,三天后便全部排光,只有城中少数低洼地区的积水还没有排尽,但那里的居民也被转移了。

    由于大雨的缘故,向城内运送燃料也是个大问题,汴都城内缺少燃料,但“瘟疫”一词已经让英宗赵曙等人绷紧了神经,下令禁军在没有排净城内积水的情况下,趟着过膝深的积水从城外运煤,但就是这样燃料还是处于紧缺状态,可以想象汴都开封城内居住着一百多万居民,他们每天就是喝热水那其消耗量也是个恐怖的数字。

    与以往一样,这几天王静辉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到院子中看看今天的天气如何,他没有诸葛亮能够观天象测风云的本事,不过明晃晃的大太阳告诉他今天又是个大晴天,这就意味着将会持续高温,这已经是雨停的第五天了,城内的积水也在禁军将士的努力下排的七七八八了,人们开始清理屋中遭受浸泡后的污物,修理被浸泡而坍塌的房屋,似乎一切都过去了,街道上又有了拉货的大板车,街上也有了行人。不过大雨过后连续五天的高温已经让站在院子当中看天气的王静辉更为担心,他甚至希望此时下一场小雨,来缓解高温。王静辉给已经搬到城外的济民制药下了指令,让他们全力按照他所给的配方用盐、糖按比例掺杂在一起制成小袋的药粉,还有将仓库中储存的清热、解表作用的中药材加工出来后运进城内随时备用。

    由于平民医馆选址就在城西贫民区,虽然王静辉在这里建成医馆后就不断的以平民医馆为圆心,不断的改善这里的卫生状况,甚至还整修了一条街道,但对于整个西城区来说,他所影响的范围还是很有限,西城区大部分街道还是像原来那样脏乱差,污水横流,藏污纳垢。

    根据王静辉的建议,由于西城区是贫民区,人口密集而且卫生条件比其他城区要差的很多,所以在这里的禁军巡逻是最多的,他们最主要的任务便是监控这里的人家中是否生病,而且每个禁军巡逻队的头目手中都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是富弼根据王静辉信中所记述霍乱发病时病人的症状表现而印发的详细记述。

    由于王静辉的据理力争,宰辅韩琦无奈的在英宗赵曙的压力下将原本就很薄弱的城市防疫体系的监控点,向西城区倾斜,在这一区域布下了约汴都城内近一半数量的瘟疫监控点,每一个监控点都有一个郎中,并且还储备了一定的防疫物资。这些郎中三天前在出发到这里蹲点的时候,被明确告知了他们的工作重点便是防治瘟疫,并且每个人手中都有王静辉临时针对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的霍乱而写的防治小册子,上面有如何防止霍乱和遇到感染霍乱患者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当时王静辉在争取为西城区布下更多的防疫监控点的时候,也被秘密的请进了皇宫,宰辅韩琦当时认为不说倾向于布向富人区的监控点多,也应该在全城均匀布点。但王静辉指出最容易发生瘟疫的地方便是卫生环境恶劣的地方,而其他城区的卫生条件都要比西城区要好,而且其他城区本身就有很多药房医馆,一旦出现问题也好就地控制和治疗;相比之下西城区则是缺医少药,能够在汴都城内叫得响名号的医馆便只有平民医馆一家而已,但这里的人口却是最多的,一旦发生瘟疫,后果不堪设想,如果瘟疫规模一大,很容易席卷全城,到时候就无法控制了。

    英宗赵曙和韩琦等人自己虽然不是医生,但他们却非常尊重王静辉的建议,这倒是让王静辉有些受宠若惊,他回头自己仔细一想便得出个大概:正是自己及早的预言了这次雨涝灾害,不仅使历史上记载的“飘杀人畜无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