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借书(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商业也繁荣起来,不过精明的商家发现医馆周围原本不值钱的土地全都被王静辉给收购了,并且还建成了一溜儿三层楼房,这让他们差点儿把肠子都给悔青了。

    受王静辉之托,李管事来负责租赁买卖这些楼房,他马上就被汹涌而来的商家给淹没了,最后还是采取竞价拍卖的方式来决定最后的归属,拍卖会的成果让李管事对王静辉的商业才能再次拜伏在地:原本花去二十万两银子买地建房,三天拍卖的结果是三十万两银子入账,但最恐怖的是,这三十万两只是商家在五年之内对房屋的使用权而已。现在李管事已经不管王静辉叫改之了,而是直接叫他王财神。

    不过李管事马上就把王静辉的新绰号给丢掉垃圾桶里去了,因为王静辉不仅在城内大兴土木,在城外前期他所购买的土地上更是开始了规模更大的建筑工程,这次可就不是为了赚钱了。由于王静辉和赵叶商定在城外建立一所供贫家子弟读书的书院,所以光靠一个月前刚刚落成的那几栋楼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再次扩建。

    王静辉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设计了几个水泥建筑群:四栋三层教学楼,两个类似二十一世纪电影院一样的大阶梯教室,两栋四层学生住宿楼,一座四层楼的图书馆,还有二十几座专供书院讲学先生居住的带有独立院落的小别墅。这些建筑的花费大约五万两银子,这让李管事都心里一直在流血,但王静辉劝慰他道:“一个人就算是富可敌国,一天也不过只吃三顿饭,只睡一张床,我已经够富有的了,这多余的钱财拿出来可以做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可为自己积点阴德,你说呢?”

    郊外的书院建筑群在入冬前只盖好了两栋教学楼,一个大阶梯教室,图书馆和讲学先生的别墅群都已经完工,这样的建筑速度也让王静辉多少感到些安慰,随着冬天的到来,令李管事和两个账房先生心惊胆战的花钱日子也就算告一段落了。通过近一年的了解和相处在他们心中,王静辉这个年轻的东家不仅会花钱,挣钱的本事更是一流,与大多数人相比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从白手起家积累起如此家业,这放在任何人的眼中都是不可思议的。

    位于书院附近的商务印书馆也竣工了,里面王静辉设计的水力印刷机也安装调试完毕,第一期工程安装了三部水力铅活字印刷机,王静辉把原来印刷作坊里的伙计按照其工作的职能和性质重新安排,以水力印刷机为核心采用了流水线式的作业方法,这大大加快了印刷速度。

    水力铅活字印刷机所展现出来的效率让王静辉踌躇满志,在这个还是纸质传媒独霸天下的时代,铅活字印刷机便是传媒利器之王,虽然在宋朝时代雕板印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无论是国家官立还民间私立的印刷作坊多如牛毛,但这么一个水利铅活字印刷作坊的工作量是其官立印刷作坊的十倍不止,更不用说其印刷成本相对于雕板印刷的成本可以低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了。如果全国开上百十家这样的水力铅活字印刷作坊,那其他旧式雕板印刷作坊都该关门倒闭喝西北风了。

    到目前为止,王静辉的水力铅活字印刷作坊还是以印刷书籍为主要业务,他还没有考虑印刷报纸,因为从各项准备上来看,现在发行报纸的时机都不是很成熟,况且虽然史书上说宋朝的教育事业非常繁荣,但识字的人占的比例到底有多少,这让王静辉的心里很没底。这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普及率还非常低,识字的人占人口比例比较低,况且在这中间能够根据那些之乎者也来识文断字的人就更少了,报纸倒是容易发行,但发行后卖到铺街这就不是王静辉所喜欢的了。

    水力铅活字印刷作坊效率之高使得它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挥其全部的实力,所以王静辉等赵叶兄弟再次上门的时候,他把他们拉到印刷作坊里面去参观,赵叶看到印刷机后当然意识到它的巨大作用,这时王静辉就把他早已经想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