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1节权大就是任性(第3/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然知道,但不以此为罪。照样重用,而且因此而放心。贪污腐化说明没有大志,不会生二心而造反。

    连皇帝也认为宰相贪污耍权腐化正常,不算事。不为这个,人们争着当官干什么?

    朝廷实际就是以这种好处来刺激天下人努力读书并吸引人才来当官效劳大宋的。

    如此,蔡京等人怎么会认为自己会是百姓指责的国贼?

    他们只认为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有本事当上宰相,谁都会耍权贪污腐化。文成侯清高作风正,那是他家里有的是钱供他挥霍享受,却触犯官场游戏规则,惹了众怒,成了异类,自然没好下场。

    指责诸贼不爱国,蔡京等决不会承认。

    成了位极人臣的宰相,荣华富贵和大宋紧密相联,在别国不可能再有这身份待遇,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也要爱国保大宋不倒,就算皇帝自己甘愿毁掉江山败掉皇室之极尊荣,诸贼也不会答应,所以驳回圣旨阻止郑居中当高阳关路总指挥。

    皇帝越来越变态冷酷自负任性,想下这种旨意,玩那些手段,当赵公廉是傻子吗?

    大宋主要官员多敌视赵公廉,但无不佩服赵公廉聪慧人手段高属于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奇才。

    连自负的蔡京心里也承认论治国之能,满朝他第一,但赵公廉更在他之上。而且太年轻,虚岁才刚刚三十。

    这也是有野心的众官僚敌视赵公廉的重要原因。

    如此聪慧有手段的人,皇帝居然既想利用其尽忠报国又想如此明显的表达憎恶警告,真不知皇帝是什么心态。

    皇权是大。天下是皇帝的。

    但皇帝能让人再有才华也一辈子当不上官,就象先帝仁宗对待大词人柳永一样。可不想当官的,你还能强迫人家当?

    赵公廉察觉皇帝恶意,寒心就是挂印甩手不干了,回家丁忧,不伺候皇帝了,天下人只会赞扬他是不恋权贵的大孝子,只怕名声会更响更好,这样的人,皇帝再恼怒,再想强迫着继续守边效劳却搞不成,难道还能因此就杀了他?

    皇帝若真敢杀,那天下哗然,万民对朝廷失望,视君王如桀纣,造反或投海盗的更多。大宋内贼外患就会更严重,真就完了。

    要杀就得先搞臭赵公廉,要杀得合理合法理直气壮才可。

    况且,赵公廉怒骂郑居中无能,和郑居中成了仇家,皇帝却反手安排郑居中当武事上司管着赵公廉还管着沧州威胁沧赵家族,这不止是打脸了,怎么逼赵公廉怒极为活命造反的节奏。

    赵公廉若逼急了造反,且不说能不能成功,沧北防御先烂了,大宋眼下从沧州到江南是一片片朝廷失去控制力的无人区。沧北挡不住辽军,辽军快马能一口气冲到东京,那时,大宋不完蛋还能有别的指望?

    蔡京等宰相不能对皇帝说你大才郑居中其实是个草包,他守不住河北。否则皇帝会羞恼,不但听不进去阻止,还会猜忌他们有私心别意。就拿郑居中和赵公廉的矛盾会导致的灾难说事。

    如此恰当的理由被驳圣旨,赵佶也极恼怒,但承认宰相们的建议有理,不得不收回旨意。

    但也越不甘心。

    他如今是个大变态,忍不得事,恼怒当即难喝问宰相们河间府战略要冲管理控制耽误不得,人事安排可弄好了?

    蔡京等心说:“你想用郑居中统管高阳关路,谁敢去河间间府当官送死?”

    面上只能硬头皮回应:边关要地,需仔细考虑知府和主要官员人选,仓促间难以准备周全。正在紧急衡量协商。

    赵佶怒哼一声,当即下旨,沧北四军州可以暂且不回归高阳关路,但河间府既然一时无官上任接手,命令在沧州的郑居中就近先代管,当务之急是要郑居中想法先把所缺的边军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