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85节席卷西北的风潮2(第3/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是,王彦正是河东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两年前就已经参加河东军了,因战功积累和越来越亮眼的表现,到如今本应该已经是因年轻资历确实太浅就算不能真担任统领千人队的骨干重将也可以享受千人将的待遇了,但却只迟迟提拔当了个统领百人的小小都头,而且一直干着最苦最凶险的斥侯活。此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事实上是,折可求等人眼睛整天只盯着朝廷只盯着更大的权力和好处.及捞取的机会......眼睛总是朝天看,岂会在意理会下面的被他们统治着也有求于他们才有可能有机会混个人样的卑贱之徒,如此哪能发现王彦这样的潜力股并真重视起来。

    退一步说,就算发现了也重视了,也无非是重用为给折家军将门建功创战绩的得力打手兼不在意随时牺牲掉的炮灰。

    在他们眼里,这样的人才,民间有的是,用了,死了这批,立马就有下一批接着可利用和牺牲掉。

    没什么可惜的。

    当然,得到当炮灰的重用,前提还得是那个人愿意积极效忠效死,否则再能耐也憋着吧,想当官出头?

    不可能。

    认清现实,老实低头效死才......有那么点可能。

    这是真正的上位者通常会不知不觉就有的用人态度。哪怕此上位者曾经也是如此被上位者无情对待。

    重视你,你就是人才。用不了你,不重视你,你就是劈柴,还是会被刻意冷落甚至打压陷害的最不堪最碍眼的一根。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不到战乱危急只能依靠是人才就得重用好的时刻,这种现象就不会有改变。

    所以,战乱总会无法避免。

    你霸着一切,总不让出身不好的别人上去分享好处,总让卑贱能者憋屈无奈,一天行,两天行.....时间久了,那么多不得志的低层能人在怨愤积累到足够大的时候岂会还无奈强忍老憋屈着不反抗社会既有的那些得意者不闹事不造反?

    而战乱一发生,到了国家民族危难时,好象........突然天终于肯大赐人才了,英雄群星井喷似的涌现......有那么点战乱磨练催发英雄涌现的客观原因和现象,但平常就没有井喷似的人才爆发,不是卑贱者中没大才,而是多被当劈柴无视了甚至刻意打压踩掉了,位子、资源都被长久形成的上位集团垄断了,封死了别人飞腾天空的空子,那些人才或潜力股在既成的稳固社会中又没别的机会展露头角,没舞台能尽情发挥,那么就只能沉寂,在复杂繁琐艰难生活中消沉......陷入真正平庸。

    而赵岳一手强力创造的帝国却是最重视培养提拔人才的,各种人才,不问出身,不苛责品德上的缺陷。

    而且传统上历代王朝习惯最重视的政治人才在海盗帝国却不再是首要重点。

    人无完人。是人就有优点也有缺点。

    人是活的,有智慧有主观能动性的,拘于现实,是可以随环境要求改变或能强行约束自我的。

    公平的体制与完善的监察与权力制衡才是尽量避免人才犯错犯罪的根本有效保障。

    谁好,谁坏呀?

    不暴露罪恶事实的都是好人。

    所谓的好人优秀者不一定不犯罪,体制有机会可钻,猛一爆出来的罪过常常更大得吓人。让人惊讶:他怎么.......

    所谓主观意断是不属于好人的,却被格外注意,就算真有品行大缺陷也往往被自我约束了,反而勤奋本分一生。

    当然,那些天性恶毒阴险......刁顽者总会有。这样的人不会真改变本性,是不可因为有大才就放松要求让其过关。

    但,过分强调品行在担当大任上为必须的关键要素标准,首先是主观意断容易人为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