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5章:那可是我亲大哥(第2/4页)  大明皇长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刘三吾的话打开了翰林学士们的思路。
    刘三吾在现在的大明可算是学识之最。
    要知道刘三吾入朝的时候是在洪武十八年由现在的兵部尚书茹瑺举荐以‘文学应聘入朝’。
    且当时的刘三吾已经是七十三岁的高龄为入朝的时候便就已经名满翰林。
    入翰林院后便就相当于翰林院无冕之首。
    七十三岁的刘三吾不但没有丝毫糊涂的征兆还因博览善记应对详敏屡承顾问悉多称旨而被朱元璋重用多次想其请教治国之道。
    只不过在洪武二十三年授世子晋王经吏部劾其‘怠职’一度由翰林学士降为国子监助教因其声誉不久便官复原职。
    现在的刘三吾已经是八十岁了还能称得上才思敏捷。
    从这分析轨道的朝代之事中便可见一斑。
    “西汉不可能西汉缺马轨道马车自然需要大量骏马才能拉动骡车和牛车定然不行唯有可能是东汉。”
    有精通西汉史学的学士当即提出。
    诸多翰林学士也是纷纷点头这般看来唯有东汉了。
    一番讨论过后东汉的可能却在不断的被排除虽说有人提出假设但其理由也站不住脚。
    讨论到这个点上已经过了两炷香的时间不管是其他官员还是朱元璋都有些不耐烦了。
    朱元璋见商量这般久便就准备先搁置此事让这些翰林学士们下朝后再行商议最后给他一个结果。
    此时刘三吾半眯着眼睛开口说道:“诸位同僚可否想过这南阳轨道是否为先秦所铸。”
    此言一出诸多翰林学士马上就安静了下来。
    原本准备开口说话的朱元璋见此也就停下。
    朱元璋目光示意马上就有宦官快步走来将刚才刘三吾等翰林学士讲述的情况禀告给朱元璋知晓。
    在奉天殿朝会中每隔数米就有官宦站立。
    这些奉天殿宦官的职责一是为了监视官员有没有逾越的地方在没有陛下的允许下很多不符合礼仪的事情都会被这些宦官们记载。
    包括谈话也是同样重要的谈话会被熟记而后随时传达给朱元璋。
    朱元璋听完后微微点头。
    按照翰林学士们的分析显然秦朝是最有可能。
    且秦朝在此方面上也有其他类似的举措。
    譬如‘秦直道’‘秦驰道’。
    现在看来再出一个‘秦轨道’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且非常符合秦朝作风。
    秦朝对于修路这块最为积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全国范围内道路的修筑。
    可以说秦往后所有朝代的交通干道几乎都是依照着秦朝的道路进行。
    甚至到近两千年后现在的大明在许多大城之间的道路都是由秦朝开辟出来延续至今。
    “看来自秦五尺道与秦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灵渠、直道、驰道七大建筑后秦轨道将会是先秦第八建筑。”
    朱元璋一锤定音颇为感慨的说道。
    对于秦始皇不管是在文献中还是历代皇帝诸多官员天下文人都是极为敬佩且崇拜。
    不单单因为他一统天下为第一位皇帝。
    更是在诸多国家建设上立下了太多的功劳。
    朱元璋也是有偶像的秦始皇就是他所崇拜的偶像。
    可以这般说自秦朝后至今一千六百年的时间里诞生了如此多的朝代国家。
    除了火器外在大多数方面各个朝代和国家对于秦朝而言根本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秦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封建王朝的巅峰所在。
    朱英曾经就和朱元璋说过若是现在的大明对上巅峰的秦朝。
    时空错乱下唯有五五开。
    实则这还是有些过多了真要打起来就现在的大明根本不可能是秦始皇统治下秦军的对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