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5章 嘉祐八年的收入(第2/3页)  北宋大丈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竟然是这样?”

    谁都没想到常建仁会这么彪悍和奔放,大家本是想看秦臻的笑话,看看他怎么和这位副手相处,可没想到的是,这位常建仁却给了大家一个意外……

    意外的惊喜!

    ……

    初冬的汴梁冷飕飕的,朝堂之上却很火热。

    “快年终了,三司那边如何?”

    赵曙很紧张。

    这是他登基后的第一年,虽然还在用着嘉祐的年号,但下半年却实实在在的属于他。

    属于他的大宋今年怎么样?

    财政收入决定了明年的日子,赵曙希望能宽松些,他真的不想再过扣扣索索的日子了。

    韩琦也是如此,作为首相,在处置朝政时他总是受到钱财不够的掣肘,痛苦不堪,束手束脚。

    富弼更是深有体会,作为枢密使,军中那巨大的消耗让他每天最想干的就是找根绳子把自己吊死。

    所以钱啊!

    满朝君臣在此刻都是财迷,恨不能扒开包拯的脑袋看看里面的数据。

    包拯站了出来,淡淡的道:“今年……陛下,今年的日子不好过,先帝驾崩,陵寝的修建消耗了许多钱财,臣和三司的同僚们倾尽全力,也只能勉强维持……”

    赵曙点头,这是个悲剧的事儿,他没办法阻拦。

    每一位帝王的驾崩,不但带来悲伤,更会带来无数的烦恼。而其中最让当权者烦恼的就是陵寝的修建。

    这年月可没有什么挖掘机,什么炸药也没有,几乎就是靠人力来修建庞大的陵寝,要耗费的钱粮数量惊人。

    宫中的小金库几乎被倒腾空了,赵曙每每看着空荡荡的库房就欲哭无泪,觉得自己大抵是史上最穷的皇帝。

    而重臣们都在祈祷着,祈祷他能活长些。

    要是赵曙紧跟着驾崩了,为了修建他的陵寝,估摸着大宋会财政崩溃。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但对于活人来说,生死之间更多的是钱财的烦恼。

    “今年的岁入不错,特别是汴梁周边,托粮食丰收的福,百姓们敢花钱了,商人们敢大量进货了,各处赋税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是农业带动商业,在此时就是最佳经济模式。

    “其次就是市舶司,目前是冬季,后续商船数量很少,所以臣就大致算了算。”包拯看了王安石一眼。

    今日的朝会来的人不少,王安石也在,在被包拯看了一眼后,他心中微微一动。

    市舶司,上次王雱就跟着陈昂去了南方清理市舶司,功劳不小。

    “今年市舶司的收入会在一百二十万贯以上!”

    “那么多?”

    赵曙惊讶了。

    韩琦失态的道:“不是说一百万贯吗?竟然还多了二十万贯。”

    别看大宋的岁入多,可再想增加却很艰难。而市舶司以前的岁入大概在六七十万贯,这一下就翻倍了。

    意外之喜啊!

    多出了这六十万贯,能解决许多事情。

    赵曙赞道:“上次是谁?”

    “陛下,是陈昂和王雱。”韩琦的记忆力值得骄傲,“不过却是沈安的提议,若是没有沈安的提议,市舶司还在那些蛀虫的控制之下。”

    王安石进京就展现了新一代改革家(愣头青)的风采,这种性子的人自然引发了老臣们的警惕,特别是经历过庆历新政的韩琦等人,更是觉得要小心此人。

    大宋不能再来一次狂风暴雨般的新政了,否则这艘大船会翻。

    于是王雱的名字刚闪耀了一下,就被沈安的名字给掩盖了。

    赵曙点头道:“当初沈安许诺,说是市舶司要达到百万贯的岁入,当时不少人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