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击(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员伤亡更是惨重。虽然经过了半个月的修整已经重新确立了其防御攻势,不过那些都是临时性质的,对于来势汹汹的五万宋军和海外不断游戈抽空便朝锦州城内放上几炮的近二十艘战列舰来说,简直跟纸糊的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相对于锦州方向的警报而言,更令辽国统治高层担心的便是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消息,滦河防线的辽军受到不明骑兵部队的骚扰!自上次宋辽战争之后,辽国不是没有想过收复西京道的控制权,可惜当他们的军队跨过滦河进入西京道之后,看到的是一片衰败的景象。大队骑兵策马奔驰了一天居然连一个小部落都没有发现,要知道以前在紧邻滦河的区域是牧民们最集中的地方,像这样跑上一天连个人影都看不到的现象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后来辽国人在西京道这里驻扎了下来,开始在这里放牧进行恢复,结果不到两个月便出现了大宋的骑兵。这是大宋的骑兵,他们已经把整个辽国西京道视为他们的跑马场了,就是空着也不会让给辽国人来放牧。其实仅仅一个河套平原就已经够定西军忙活上很长时间了,王顺他们根本没有多少精力来顾及长城以北的西京道草原,活动在西京道的骑兵是另外一支大宋的军队,他们的任务只是控制这里不让别人进入。

    当然在云内州有大宋设下的大型马场,想到这里大宋商人需要安全保护,在和枢密院磋商之后,便由大宋商人出资枢密院从辖下的禁军中抽调出两万人,然后从定西军中抽调了五千人在这里驻扎下来。这是大宋商人出钱供养的军队,其平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保护大宋商人设立在这里的各大牧场,这支军队虽然引进了定西军的部队,但却不归定西军所节制,不过在危机时刻可向定西军求援,河东路和河北西路可依托大同府与奉圣州为其提供作战补给。由于这支军队的性质比较特殊,所以在三衙司是另立系统,根据王静辉的建议这支军队被称为“雇佣军”,可以接受大宋商人的出资雇佣来保护其牧场的安全不受游牧民族的骚扰。就和大宋水师十数年前那样,靠为海商船队护航索取费用养军扩军的模式一样。

    雇佣军的成员在初期的几年都是轮换防线的大宋禁军士兵来充任,由于这里远离大宋中心区域,加上这支军队的粮饷都是大宋商人所提供,所以士兵和军官的待遇要比禁军的收入高出一半。后来鉴于雇佣军若是遇上手辣的游牧骑兵的话可以向定西军求援,所以这支军队更多的是由一些退役大宋士兵来组成,并且枢密院和政事堂也认为北方人口过少对国防不利,故此对这些雇佣军又提高了一个优惠政策。凡是在雇佣军中服役五年以上者,可以获得方圆一百里的草场经营,税收在前二十年减半,不过有一项需要遵守的便是在草场上放牧数量是一定限制的,不可为了多养牛羊马匹贪利而过度放牧,超过这个界限的一经发现必然要遭受严重的惩罚。

    这一政策深得那些老兵的人心。尽管大宋战胜了辽国和西夏,获得了大量可以放牧的牧场,这也促进了大宋的牛羊马匹价格的下跌,可是这相对于大宋需求旺盛的市场而言,只是把这些原来看上去让人望而生畏的价格降到了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价格而已,中等富户人家也可以装上马车,但是还没有到马匹泛滥成灾成为广泛性质的代足工具的地步。而且大宋近十年来的开荒运动对牛的需求更是旺盛,这些牲畜价格还是非常有利润的。正是因为如此,第一批充当雇佣军的近三万老兵几乎都留在了那里。

    这个政策对于大宋稳定北方统治,加强北方国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统治那里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人口数量,通常办法便是移民,可是以这个时代人们的观点移民又谈何容易,就是在千年以后王静辉所知道的三峡移民也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更何况现在乡土观念非赏重的宋人了。这近三万老兵连带家属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连续几批下来更是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