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一章 创新(第1/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熙宁八年初春,大宋朝廷经过决议之后批准了包括重修长城和通往析津府道路在内滴一系列工程,整个工程将会持续五年之久,总造价在四千万贯左右。这些工程中有一条从汴都开封通过相州、邢州、真定府、河间府直达析津府的水泥道路,而去通过整条水泥主干道还要将大名府、隆德府等重要城市用水泥支线给连起来,这样一来河北诸路将会依托这条水泥马路合成一体。河北客商如果从真定府驾马车出发,用不了三天便可以到达汴都开封河北对岸的渡口,而去又是是水泥道路,无论雨雪天气都可以正常行驶,不过就是速度慢了些而已。

    这是一条关系到大宋北方战略安全的主干道,基于同样的想法,还要一条从西京洛阳为起始点,经河南府、河中府、晋州和延安府直达原西夏国都兴庆府的水泥道。这两条主干水泥道路将会承担起大宋北方和西北的运输安全,并且通过这两条道路彻底盘活大宋北方和西北的经济,加速物流,使其与大宋中央保持更加紧密滴联系。

    重新修整长城的作用就更不用说了,自大宋立朝以来对外战争一直就是处于下风,更因为石敬瑭和李元昊的缘故,大宋从来就没有拥有过对长城的控制权。长城大多数都在辽国和西夏的国土上,大宋境内的长城长度只有可怜的不到两百里的长度,就是这段长城还在辽、西夏和大宋三国的交界点附近,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由于契丹人和党项人说白了还是游牧民族,尽管他们向农业文明转化,但是由于其内部势力的干扰,他们转变成农业文明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反复。长城对于辽国和西夏来说并不重要,从而对于长城的修缮也是很少去做的。这点上从宋军对两国的战争中,从来就没有在长城附近发生过比较大的战斗就可以说明。

    辽国和西夏对于长城的重要性并不清楚,但是大宋却非常看重长城的作用,作为一道战略屏障,这对大宋有着莫大的好处。尤其是宋军手中掌握了火器制作的秘密,再加上机床的出现使得床子弩的箭支制造费用大大降低,宋军依托城墙防守成本也就更加低廉,只要指挥得当,游牧民族南侵在遇到长城的时候毫无疑问将会碰得头破血流。

    不过长城自唐末以来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虽然还没有具体的考察过,但是破损的程度极为严重,到底要话多少钱才能够还长城原貌还很难说,故此朝廷在长城修缮的预算金额并没有一个规定滴数字。只是以一千五百万贯为基数,先修着看,不够再往里添。

    这么庞大的工程在大宋只要王静辉才有这个胃口吃得下,而去他所组织的大财团已经筹备了六百万贯的启动资金,加上手上的奴隶大军来消化这个工程自然对大宋的根基冲击最小。不过这次买卖中,王静辉并没有投入金钱,而是以奴隶作为入股,占四成股份,其他的工程启动自己则是财团内的商人联合凑出来的。

    和王静辉在两大银行发行金票和银票一样,这次交易也是一种试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在宋辽战争中,大宋俘获了大量的辽军,估计总数可以达到二十万,再加上大宋统治高层出于打压契丹人的考虑,大宋所攻占下的城池以往侵犯汉人权利的契丹人或是其他民族都遭到了清算,这些人也同样被归为战俘的行列加入了奴隶大军之中,这也是使得这次战争中所获得的奴隶达到了近三十万的地步。

    如何处理奴隶的问题到现在大宋统治高层已经有了清晰的概念,直接交给驸马。实际上还是大宋朝廷来控制这些奴隶,恶人全被王静辉做了。当然王静辉虽然做了恶人,但是其中的好处还是很多的,这几年下来这些奴隶在疏浚河道淤田的过程中,朝廷没有少给他赏赐众多田地,要不然王静辉这个“大宋第一地主”的名头还要等上几年。

    这一次王静辉决定使用这些奴隶给大宋朝廷和他自己都捞上一笔外快,便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