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四章 生疑(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戍中央禁军相比,作出了西军是大宋第一军的论断。虽然韩琦心中对这个论断不屑一顾。他对大宋军方的底细比较清楚,不过这西军士兵的素质比自己手中军队素质高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韩琦更明白随着杨崇岳和这一万西军的到来。他知道朝廷已经等待很久的肢解西军计划可能真的要实施了。西军在灭夏战争中战功赫赫,大宋立国后太祖太宗本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精神数次北伐,不过都以惨败而告终,西军是大宋立国后百年来第一支灭国的军队,这么一支军队又该如何何去何从,朝廷中众多大佬都已经拭目以待很久了,不过就是碍于双方势力都掺杂在其中不敢贸然妄动挑起战火罢了。话说回来,谁要是先来这么一下子,保证道最后大家一起完蛋——新法的王韶,保守派的种谔,当然还有本身便是保守派一面大旗的富弼,算来算去还是保守派的损失更大一些,不过王韶是王安石坐下唯一拿的出手的大将,对王韶未来的归宿,这个拗相公自然心中有另外一番打算,不想现在就废了王韶。

    说起来西军当中有两个非常特别的人物——一个便是现在马上就要前往河北就任副帅的杨崇岳,他的背景非常简单,天波府的人世代忠于朝廷,皇帝身边唯一可以带刀的便是六名御赐带刀侍卫,这个极为荣耀的位置几乎每一代天波府都可以毫无疑问的会入选在内,这也算皇家当年对杨家遭遇的一种补偿、一种信任;另外一个便是十万定西军的首领王顺了,他的身份只有朝廷统治高层才知道,王顺便是小王驸马最小的弟子冰封,相对于杨崇岳,一人火烧嘉宁军司并且潜伏在泼喜军中的冰封更具有传奇色彩。和杨崇岳一样,冰封还能够好好的在定西军中待着。这全都是皇室对小王驸马的信任,再加上冰封的身份秘密等级之高,也没有知情者敢毛天下之大不违利用此事公然弹劾小王驸马,恐怕这一消息一旦公布开来,首先定西军就要造反了。

    西军之构成非常复杂,可以说是四方在一个棋盘上下棋。保守派和变法派是对头,不过两家同样也不愿意看到皇家参与进来,而且三家担心更多的便是西军的稳定与否对大宋西北的防务安全占到了决定地位,相比之下倒是王静辉更加从容。

    对于减少皇家对西军的想法,削弱西军是势在必行的,不过如何削弱却是一门更加深奥的学问。王静辉对传统帝王将相的那套赤裸裸的削弱手法非常不屑。唯一稍有好感的便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了,不过那也同样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至少王静辉自己认为需要削弱的不是军队战斗力,而是将领在军队中的个人影响和烙印,不过想是归想,要做到这么完美显然是不可能的。王静辉自己也曾在后世的军队中待过,对这点是深有体会的——后世即便是在未完成统一,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成建制的共产党部队叛乱是极其罕见的,但是即使如此,军人对英雄的崇拜依然如故。想要消除将领在军中的个人威信和烙印可以说的徒劳无功的。

    王静辉曾经多次阻止过任何人对西军现有状况进行改变、调动,都是因为西军所处的位置是以前西夏的国土,党项人建立的国度虽然被大宋所摧毁,党项王族也被押解到汴都开封监视居住,但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组织了小规模的叛乱组织。借着西夏复杂的地形和人文情况来和大宋驻军相互周旋。西军对此也采用了很多办法,除了武力镇压之外,便是将当地人口全部打撒重新安排,并且视大宋的需要将一部分精壮劳力充为大宋奴隶,这也大大缓解的当地的治安状况。不过尽管如此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王静辉也知道自己再这么阻扰下去,恐怕就是连自己也落不了好果子吃。唯一的办法便是疏导——在不影响西军整体实力的情况下,分别从中原禁军中抽调组建新的军队,与西军建制轮换协防,这样西军的一部分精锐将会逐步替换道河北诸路与辽国的防线上来,而西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