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一章 硫球(第1/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火炮在大宋统治阶层面前的第一次亮相获得了非常高的分数,火炮的造价也非常有诱惑力──每门火炮的造价是五万贯,当然炮弹和发射药就是另算的了。相比后世近代同等级火炮,这样的价格算是非常低的了,王静辉当初研制火炮的时候本身就是为了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他在这个项目上砸进至少两百万贯以上的资金,这个时候也就权当奉献了──火炮的价格若是太高会使得大宋统治高层对此望而生畏,更不要说有个把守钱袋子的司马光了。

    在研究火炮的过程中,王静辉投入的金钱并不是白白奉献,大宋统治高层都知道这火炮研制基本上都是驸马在向里面投钱,朝廷除了给出各种便利的条件和少量的资金之外便没有做什么了,虽然不知道具体数额是多少,但光是看看那些以十为单位计算的各种作坊就足以说明研究费用的高昂了。这些作坊大部分都是冶金和火药制作的作坊,这种作坊也不能留在王静辉的手中,当初建立这些作坊也都在枢密院中备案,皇帝赵顼也从内库中拨出了五十万贯全部收购,虽然是个亏本儿的买卖,但总胜于没有的强。

    火炮研究恐怕是王静辉来到这个时代后所作的亏本儿金额最大的项目了,不过他非常开心──大宋军队中一旦装备了新式火炮后。其作战能力有了非常显著提高,火炮地装备也标志了宋军成为第一个昂首迈进热兵器时代的军队。

    对于参与火炮研究项目的人员来说,朝廷的各种赏赐令他们更为疯狂,而王静辉也从转让作坊的五十万贯收益当中拨出了二十万贯专门来奖励他们,这也算是他最后一次给这些伟大的工匠们发放福利。不过这不算是最后一次,因为受到火炮地刺激。朝廷非常坚定的开始了下一项火器的研究项目──火枪,这个项目依然是王静辉为领导者,沈括、苏颂继续在火炮现有的技术积累之上进行具体操作。

    相对于火炮,在火枪的研究项目上将不会在像火炮研制开始时所面临的各种窘境了,其火炮上有很多相关技术可以直接移植到火枪项目上,况且经过火炮研究后,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相关科目的人才,此时再进行火枪项目研究就不像当初那样感到无从下手了。

    按照大宋传统的强干弱枝政策,火炮这样地先进武器必须要优先装备在大宋京畿路禁军。具体一点便是开封城墙防卫系统。朝廷第一批订购火炮的数量为四十门,其中有三十门要装备到开封城墙上,最后十门则是采纳了王静辉的建议作为训练所用,专门来培养成熟的炮手。

    王静辉在后世的时候虽然是个医务兵,但人民解放军地“人等装备”传统他还是非常清楚的。没有足够武器装备的时候,必须要先把相应的操作人员培养出来落实到位。每门造价五万贯的火炮成为当之无愧地高昂武器,若是不能够在战争中取得相应的战绩,这将会大大打击大宋统治高层对火器的看法,就如同熟练地弓箭手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锻炼出来一样。火炮的操作绝对不是一个生手随便就可以玩得转的。

    因为火炮是大宋最先进的武器,其各项参数也是绝对保持绝密状态的,其炮手的选拔不亚于后世选拔航天员的水平。都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审查,其最后地成员多是大宋在对外战争中阵亡将士孩子,他们对外的正式番号为“武烈军”,年龄都在二十左右并且都在禁军中有过四年服役经历。人数为两千左右的武烈军其训练都是在大宋新武器实验场不远处比较隐蔽的地方,其周边防卫警戒是由武器实验基地的禁军来负责,寻常人等根本无法接近这里。

    尽管武器实验基地保密措施非常严密,但武烈军进驻进行火炮训练后,外界的人是无法靠近,但那隆隆的炮声却是无法遮挡的。以前在新武器实验场进行实验新型火器的时候也曾经闹出很大的动静。但毕竟频率并不是很高,而大宋统治高层对火炮部队期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