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安其命(第1/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静辉以前虽然左右军国大事,但那仅仅是参谋而已,武将和自己关系不大,自己的策略完全是皇帝一人所取决,但这次是官员升调,事关重大,他不可落下话柄!他始终在警惕自己,因为随着影响力的增大,他难免也会出现常人所有的对权力的渴望。

    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或是丢脸的事情,只要是人就有欲望,王静辉固然淡漠名利,但权力对他的诱惑也不是说没有就没有的,放着大好的权力不去摄取,不去使用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王静辉心中也非常警醒自己,免得自己最终败坏了自己的声名——他对自己非常清楚,他这辈子从性格到才能也就是一个参谋的角色,如果让他主持一家医院或是公司还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这个范围扩展到主持一个国家命运的高度,他就绝对会要歇菜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悬挂在王静辉书房上方的一条横幅,这条横幅书法上当然不能够和他满屋子到处都是的苏轼的书法相比,但却是他请老丈人给他写的。英宗赵曙虽然因为身体原因退居幕后做了太上皇,但王静辉和他仍然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除了尽一个女婿所应尽的职责之外,还趁赵顼征召他入宫的时候,每次必然要到老丈人那里去问候一番,同时也再想办法治好老丈人的双腿。

    在王静辉的心中,英宗赵曙更加适合当皇帝——这可能是当一个国家领导人,年纪大点确实要比毛头小伙子要强的多,赵曙三十多继位称帝,而赵顼才不过二十就当皇帝了,这不仅仅是缺乏经验的缘故,更是因为人生阅历的不同所致。王静辉这么关心小赵熙的成长,也多半是想保住孩子的小命。让他能够顺利成年继承皇位——青年当皇帝总好过孩子当皇帝。若是由成年人来当皇帝,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王静辉现在就希望英宗、神宗活地更久些,英宗虽不主政事,但隐隐威慑到太皇太后,还有整个后族——王安石变法当中肯定会触及权贵阶层利益。在历史上看反应最大地便是后族亲属,有老丈人在这种情况会好的许多。当然历史上对曹老太太、高后、向后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事实上就他的观察来看,三后对自己地亲属约束也比较强,但毕竟老丈人和赵顼不是曹老太太亲生的,对朝局的影响力还是有的,这也算是有备无患吧!

    赵顼听后挥挥手说道:“这次例外,朕特许你参议!”

    王静辉站起来说道:“臣虽几年前放楚州任职与薛庆云相识相知。其才华和德行也令臣甚为佩服,不过自古以来君主任命大臣乃是第一要务,此等大事应予王相、司马相公相商,臣无论如何是不能开这个口的,此缺一开,后人难免要仿效,圣上言行皆在殿下眼中、耳中,不可偏废!”

    王静辉说完躬身并不起来,而赵顼听后也是沉思良久,看看一边的小赵熙,皱了皱眉头后转过桌子来到王静辉的身前。用手扶起王静辉后说道:“爱卿真乃良臣!朕也不好勉强屈爱卿之志!”

    王静辉其实刚才说的话虽然义正辞严,但还是不动声色地捧了薛向之一把,其实到了这一步,朝廷对薛向之的提拔和任命已经成为定局,关键就看官职大小了。

    三司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唐末税法混乱,田赋、丁税的收入无法维持王朝的庞大费用,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盐铁和度支。五代后唐明宗始设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宋初沿之。三司的职权是总管全国各地之贡赋和国家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其权位之重,与执政无殊。号称“计相”。现在由于王静辉的干预,王安石并没有进行官制改革。中书门下主管民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而大权集中于皇帝一身。

    王安石虽然没有动官职改革,但以宰相之权和皇帝对他的信任,提拔曾布任三司使,以前王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