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三章 缓兵(第3/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笔字实在是看不过眼,这本奏章是赵公公誊抄好的!”王静辉笑着说完后,便从袖子中掏出一本奏章双手呈送给皇帝赵顼。

    三衙武帅在平时分掌禁军,但无权调遣。枢密院和三衙分掌“发兵之权”和“握兵之权”,互相牵制。宋初杯酒释兵权就是针对这些禁军高官而来,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不但是禁军大将、大藩节度、翊戴功臣,而且在禁军中威望极高,这自然是一大隐患,所以凭借着兵变起家做皇帝地宋太祖赵匡胤自然不希望自己或是自己的后人也被人家给糊弄了,编制出这么一个架构来套住武将,防止其造反。

    不过凡事都会有例外的情况,种谔王韶这种戍边大将可以在皇帝或是其上司甚至是自己在看到有利时机的时候,可以调动本部人马抓住战机来扩大战果,但是这样做的风险极大──种谔这个“破坏分子”就有过多次这样的不良记录。西北战区作为时常爆发战争的一特殊区域,使得武将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所以种谔才可以在此情况下屡参不倒,到也成了宋朝这个时期政界中的一个异数。

    不过现在宋朝即将要开展灭夏之战,这不是西北战区所能够承担地了的──太祖太宗皇帝在对辽作战的失败就种下了宋朝“内实外虚”的基调,后面对西夏的作战过程中更是疲软,若不是出了范仲淹和狄武襄,那大宋的西北可就真的危险至极了。

    要想安安稳稳,不留后患的灭夏。那增兵势在必行。皇帝赵顼也接受了王静辉地建议,采用缓兵之计来迷惑西夏,从而为最后的灭夏之战提供必要的准备时间。而王静辉的奏章中对于灭夏战争中除去要大量增兵西北之外,反倒是更加侧重辽国会在大宋发动平夏战争中可能会有的反应,对于这个百年以来一直是老对手的辽国,王静辉这么着重笔墨来考虑辽国。所有参与会议地人都开就好整理并不感到突兀,相反这样的考虑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在他们看来辽夏本是一体,对其中任何一方的举动都会招来另外一方的强烈应对,以前蚕食西夏的时候辽国没有反应多半是河北的军事演习大大的震慑了辽国,现在若是平夏战争一发动,辽国很可能为了以后的长远打算,会铤而走险!

    有了皇帝的授权,各位中书大人地首肯,枢密院与三衙司马上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开始组织秘密增兵西北。天罚岛的火器生产产量也得到了全力的资助,满负荷运转起来。其火器产品改变了以往的分配方式,汴都、河北与西北地火器分配比例立刻掉转,西北得到的火器份。额是产量的七成,剩下的三成有两成是发往河北,用以做好对辽国反击的准备。

    鉴于燃烧弹在大破李泉连环木寨中地惊人表现。宋朝君臣在得知这一威力惊人远超一般火药武器的燃烧弹的时候,当即决定再次扩建三个燃烧弹作坊,全力生产这种新式炸弹。但是与火器地走向不同,燃烧弹的产量一半都是定点供应给汴都城防的,宋朝君臣都一致认为有这样的超级武器在手。仅仅凭借汴都附近近二十万左右的禁军,完全可以抵抗住辽国五十万铁骑的包围,这也是从中原大量调兵前往西北参加灭夏战争的重要依据──有了充足的燃烧弹在手。中原禁军才可以放心西去平夏!

    王静辉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心情评价朝堂上有关军事方面的决定了,对于打仗地事情,大体战略上他还算凑合,但轮到具体行动,这些还是交给这方面的专家──诸如种谔、王韶、郭逵甚至是韩琦、富弼,这些人都比他厉害多了。他现在最主要的精力是如何不漏声色的把他的老对手阿里提打发回家,这个老家伙深通政治,对宋朝的政治体制和规则的理解恐怕比王静辉更加精深,虽然是演戏。但这戏也要演足分量才可以──这才是令王静辉最为头痛的事情。

    不过在皇帝赵顼只是找到王安石和司马光入宫专门商谈了一番关于如何处理阿里提的问题,在皇帝隐约的言辞中,王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