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七章 缓行(第3/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路的想法!”

    王静辉看到文彦博听到点点头表示同意,笑着说道:“至于宽夫先生所听闻臣建议西南改土归流的建议,学生以为这一定会成为现实,不过这也许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但是无论如何,大宋都要事先打下基础,虽然能够做的事情很少,但是现在种下的一颗种子待到十几年过后便可以成长为一棵大树,事先做些准备总是没有错地!”

    文彦博听后笑着拍拍手说道:“好一个未雨绸缪!驸马可真是后生可畏,人们都说大宋现今有三杰,王介甫、司马君实、苏子瞻,依某看来还要加上一杰——小王驸马!”

    王静辉拱了拱手笑着说道:“宽夫先生言过了!王相、司马相公乃持当今学界之牛耳,苏子瞻则是文章满天下,大家风范已成,前途自是不可限量,学生何德何能能够和这三位大贤比肩而论?!”

    文彦博摆摆手说道:“驸马对大宋的重要外人能知道多少?!圣上、朝廷重臣心中自然是有数的!在某看来驸马当得起这一‘一杰’,况且驸马文章学问比之苏子瞻有过之而无不及,直追王介甫和司马君实,乃当今大宋俊杰之首,假以时日必为我大宋顶梁之才!”

    王静辉知道文彦博对苏轼现在的意见比较大,由于自己在历史上掺和了一脚,苏轼现还是跟在王安石的屁股后面为变法摇旗呐喊,时不时在报纸上刊登一些为保守派所不喜的文章。文彦博这一句话明显的在贬低苏轼,自己在士林中就文章学问上这一块的评价是远不如苏轼的,就传统标准来说,自己想要在这“大宋三杰”中占上一席之地,还远得很。不过以王静辉的心性自然是对这所谓的“大宋三杰”毫不在乎,自己今天做的事情远比争这“大宋几杰”的钟头重要的多,放在千年以后地后世,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轼在世人眼中也就是个历史人物,其功绩和对人类的发展影响程度未必能够高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

    王静辉关于成立大宋特种兵部队的札子出人意料的将枢密院分成了两半,与反对的代表人物也是让皇帝赵顼大跌眼镜,文彦博和郭逵之间形成了一道明显地分水岭。各自都有自己强有力的者。论声势自然是文彦博占了上风,不过大宋枢密院是个特殊的地方——没有那个官员能够在这个位置上连续坐上十年的,这可和大宋宰相的官职有着很大的不同——至少韩琦就是十二年为宰相,一个枢密使的任职时间能够超过五年就是够骇人听闻了,一个文官控制地枢官院才是宋朝皇帝所需要的,不过任谁成为大宋军方地首座干上十年。那岂不是党羽遍布?!

    在王静辉的眼中,这枢密院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文彦博现在就是那个“流水的兵”,这也不能不让其在枢密院中的者心中有些犹豫。相对于文彦博,郭逵地势力就稳固多了,王静辉成立了大宋参谋部,前所未有的加强了武将枢密院的地位。尽管枢密院还是文官系统说了算,但也不能不说武将就全无发言权。王静辉琢磨了半天才领悟到——原来是这次自己搬起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王改之这次是自找的!”王雱笑着说道。在他的眼中王静辉这次如果还是如同以往一这么坚持,那无疑是自己自掘坟墓——皇帝和朝廷大臣是绝对不愿意看到一个在军事上多有建树的驸马的!也许是王静辉在中兴大宋问题上的摇摆不定让王雱心中极为不爽,也许是因为作为一个同龄人,王静辉地成就远远超过自己,总之王雱心中不知不觉非常愿意看到王静辉吃憋受难的样子——“这就是一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弄臣!”——这是王雱心中给王静辉的评价,尽管这样的评价在他自己心中多少都有些牵强。

    “驸马这《成立特种兵部队札子》未必就是一无是处!”王安石在旁边皱着眉头说道。“在保安军之战中,朝中也有很多大臣质疑韩琦给无心两千骑兵是胡闹之举,就连郭逵这样的统军大将也认为不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