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八章 统计局(第3/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省来审核通过!”皇帝赵顼对于自己的钱袋子看得还是非常重的,自己接手这个庞大的帝国以来,虽然财政状况已经改善了许多,但皇帝赵顼还是以身作则大幅度削减皇室用度,尤其是他本人的花费已经到了历代宋朝皇帝的最低限度了。

    这一切王静辉都看在眼中,凭良心他还是非常欣赏皇帝赵顼的,尽管历史上给这个“变法皇帝”的评价并是很高,放在他那个时空中,人们也许知道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但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出这个宋朝皇帝的字的。过王静辉在这个年轻皇帝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大宋中兴的希望,若是大宋能够成功的迈过这十几年的变法阶段的话,那毫无疑问一个比汉唐更加强大的汉人帝国将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他比汉唐更加开放、军事更加强大、经济百于汉唐,有这样一个大帝国很难想象后世还会会有蒙古人横扫天下的场景出现,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也会因此而被改写!

    深夜王静辉向皇帝赵顼告辞了,这次谈话他收获的太多了,仅仅是解决了望远镜在天文上的应用问题,更令他意识到自己对皇帝赵顼来说还是够透明——自己以往所做的事情确实很少顾虑到后果,只是凭着自己的知觉去做,这中间犯下了许多重大的错误,正是因为皇帝赵顼对自己的包容与信任才得以度过难关。放在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身上,都会容忍自己会储备了如此多的粮食,皇帝赵顼愣是顶住了御史台地压力对自己没有询问过。放到今天才开口。这份宠信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过这也让王静辉感到自己地成熟。皇帝可能护着自己一辈子,他以后还要做更多的事情,能给皇帝一个“驸马是麻烦”的印象,宦海诡异,自己这只菜鸟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沈括没有几天便出任司天监,幸好宋朝将晚唐的官职制度继承下来,官、职、差遣分离,沈括才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汴河疏浚工程上。正月二十五他便开始进行工程规划,带着王静辉给他的华英书院几乎二分之一的术数科学生出发进行实地勘测了。

    对于高荣强,在王静辉的推荐下他进入了司天监暂时先做了一个七品主簿,过王静辉并没有安排他常驻司天监,以高荣强地性格估计很难在司天监那个比较杂的地方立足,况且他的长处也是现在能够在司天监所发挥的了的——王静辉同样请旨在汴都开封城外二十里的山上建立观天台——虽然像后世一样有电灯等光线干扰这么厉害,但汴都开封的灯火是一直点燃到天亮地。这十分利于设在城中观天台观测星象,王静辉希望有个更好的地点来提供给司天监,便上书在城外建立观天台,而原本在翰林院的观天台则被废除!

    没有人知道这其中的含义,但皇帝赵顼和驸马王静辉心中却是明白的很,司天监将会离开翰林院,当王静辉上书的时候尽管所有的人都认为这道札子有些儿戏。但皇帝赵顼立刻便意识到王静辉要进一步削弱司天监地政治势力。所以二话没说便批准了这道札子。

    相对于司天监即将外迁,更令人瞩目地便是“大宋统计局”正式挂牌成立。司马光对王静辉上书成立大宋统计局的札子破天荒的没有任何意见,仅仅是司马光,整个政事堂的几位相公都对此事保持了沉默。大宋统计局的工作很简单,就是针对广惠仓进行间断的核查,以保证广妌仓的储备时刻保持在一个安全的水平上,统计局人员构成也非常清晰——全部都是去年上榜的进士构成,当然这些进士到现在为止只有少数人能够对数学微精通些,他们还有技术——华英书院中地会计科学生来帮助他们。过这也开了大宋管制体系中的先河——日后就任统计局的人首先要视其工作需要先进入华英书院会计科学习半年到两年等!

    王静辉制定了极为严格的章程,细致到统计局内部人员需要每隔三四年就必须进行大轮换,从提举到底下的主簿全部要更换掉换新人,以防背在这个机构中待久了会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