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名(第3/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到这个时代改变历史进程那已经成为定局,谁敢说以后还有没有元、明、清三个朝代?那李时珍能否按时出生成长就更难说了,少了这么一个人《本草纲目》可就没有着落了!王静辉是可以把《本草纲目》给写出来,但这么大部头的一部巨著,将会占用他宝贵的时间,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是交给苏颂来完成,让他的《本草图经》直接盖掉《本草纲目》来个一步到位,省的到时候自己还要为李时珍的事情而伤神。

    苏颂和沈括对于王静辉来说各有各的用处,以前自己是没有时间去找他们,再加上自己也认为宋朝若是不先解决财政紧张的困局,就是再先进的武器也是白搭——没钱还造什么武器啊?!这几年他已经初步扭转了宋朝的财政问题,而且还比较顺利的压制了王安石的变法,内部问题暂时已经得到了缓解,现在是该关心一下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了,自己在科学技术上也就是高中水平外加千年的见识,除了医学自己非常精通之外,其他的方面还不如和这两位科学巨头相互交流一番,让他们来完成科学体系方面的建设,这样自己也可以轻松一下。

    “现在是该为技术官员和科技人才说话的时候了!”王静辉心中默默的想到。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四大发明中有三个都是在宋代发明完善的,其他各种技术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不说别地,就单单是宋军武库中有关火器的武器就多达上千种!先不说这上千种地火器到底实用价值几何。单单种类繁多也是为以后进一步火器改良提供了坚实地基础。要不是宋朝多灾多难,后世那句“中国人用火药放烟花。西方人用火药来征服世界”这句非常刺耳的话会应在中国人地头上。

    不过尽管有这么令人骄傲的成绩,但在这个时代技术官员和科技人才却得不到与之相称的地位和待遇。王静辉是读着后世新中国的历史教材长大的,曾几何时为中国古代所取得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科学技术成就而骄傲,但后来他所从史书中的了解,尤其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才知道技术官员是极其受到歧视地,他们留下了光辉的成果,但却什么也得不到。这实在是让他痛心扼腕!

    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历史上这么多个第一难道都喂狗了?!王静辉心中非常的不甘心,来到这个时代后由于需要,他格外加强了古文和历史方面的学习,以便应对社交和部署自己计划的需要,但从这些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当中,王静辉看到优遇士大夫的宋朝,可谓是前代所无,官员不仅享受俸禄,而且福泽子孙,不过这些“优遇”与技术官员无关——技术官员是被排斥在士大夫行列之外的一个群体。一个技术官员所获得的薪俸远远低于同品级的文官武将。一个司天五官正年俸不过一百三十贯,连一个万户以上地县主簿都不如,在王静辉旗下的产业当中,年俸能够拿到三百贯的技术工人不下百人,如果能够提出技术革新被应用后认可的话,仅仅一次性奖励甚至可以达到上千贯,其他的好处还有更多。

    拿钱拿得少也便罢了。宋朝财政紧张,技术官员品级大都很低,官员俸禄两级分化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人格上的歧视就是王静辉眼中容不下地了。庆历四年,对于一名随军医官,时任泾源路都部署的狄青,就因为他“以一怒之忿,便行鞭扑!”狄青是个士兵起家、面部刺青的武将,科举出身的文官对他从来不屑一顾,可狄青在技术官员面前又耀武扬威,毒打医官,可见技术官员的地位之低下。狄武襄纵然英武盖世,但在王静辉的眼中不过是一颗子弹就可以干掉的武夫而已,他只是在郭逵遭难的时候褒扬过狄武襄一阵,在其他时候和赵顼谈及宋朝武将人物的时候,对赵顼推崇狄武襄非常不屑一顾,就是因为这个大将军对同行的蔑视伤害了他,有时候王静辉甚至还恶意的想到狄武襄最后惊惧而死就是因为这家伙鞭打医官而种下的恶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