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三章拒受(第3/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寻出当时臣上呈的奏章。臣一直没有停下对青苗法的改良,不断的积累经验,等臣回去后再写一份札子呈送皇上!”

    赵顼听后有些垂头丧气,他便说道:“圣上,破坏总比建设难,臣站在这里来挑王相奏章的毛病,那自然是容易地,但若是重新建立这么一套新法,就非臣力所能及了!臣在这里只是对王相的新法条例拾缺补遗,好让新法在推行的时候能够扬长避短。不过在没有更加稳妥的方式之前,王相制定的青苗法应该谨慎行事,最好能够画出一片地方专门试行一番,观察其效果后再做进一步的定夺!”

    赵顼说道:“改之之言不愧为老成谋国之言!爱卿,你可愿意入三司条例司?”

    赵顼地这项临时起意的想法一下子把王静辉给噎住了,让他进三司条例司,每天面对吕惠卿等人?这个玩笑可开大发了吧?王静辉现在犹如嘴里面吃了一只苍蝇一般的恶心,强作笑颜说道:“圣上,臣现在想多读读书,好好整顿一下书院的事务,对于政事上面的事务,臣是很外行的,恐怕会给王相拖后腿,还是算了吧!”这个时候王静辉可以想象自己的表情比哭都难看了。

    不知道小皇帝赵顼心中是怎么看的,不过嘴边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改之学识渊博,开口则一向旁征博引,怎么突然想起读书来了?

    朕听人说你现在在家正苦读《尚书》是吗?”

    赵顼自然知道王静辉和王安石之间的分歧,在他看来如果驸马能够入三司条例司任职的话,那是最好不过的,不过他本人也不大相信王静辉真地就愿意去。就如同冰炭不同器一般。这样说来不过是打趣一下这个一直顺风顺水地驸马罢了。

    王静辉知道自己把华英书院的那帮先生们给折腾地够呛,没想到连皇上都知道他读《尚书》的事情了。心中不仅有些汗颜,笑着说道:“以前读《尚书》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不大对劲,现在有时间清闲下来了,在加上汴都这里聚集了大宋最知名的学者名流。正好可以请教,所以便琢磨着把《尚书》在读上一遍,以便证明自己地猜想是否正确。”

    皇帝赵顼笑着说道:“改之也有疑古之意?”

    王静辉说道:“不敢,只是觉得《古文尚书》可能是东晋人的伪作而已,《今文尚书》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臣才疏学浅,幸好有欧阳公在旁指导,解答了臣很多疑问之处。”

    “欧阳公的学问自然是好的,可称得上我大宋第一人,朕本想待他身体痊愈后召他再度出山。可惜被欧阳公婉言谢绝了!”赵顼有些可惜的说道。

    “臣以为欧阳公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欧阳公已经答应在华英书院长住讲学,为圣上培养朝廷栋梁之才,这远比他在朝堂之上起到的作用更大!”

    “对了,爱卿,朕还有一事要托付与你,朕打算让你做翰林学士,这件事两府已经同意了!”现在王静辉已是斗争双方都要竭力争取的人物。两代皇帝地智囊加钱袋,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等人都已经放弃在外戚身份这个问题上的纠缠,参知政事赵忭以前素有“铁面御史”之称,但在这道任命上还是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圣上,臣以为此项任命不妥,有违祖制。臣断断不敢受,开此先河为后来者所效仿,长此以往终究是一个隐患,到那时臣便是个罪人了!”

    赵顼听后点点头,说道:“爱卿乃辅国良材,朕亦深知卿的心意,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吧!”

    “圣上对臣的知遇之恩臣心领了,但翰林学士一职臣断断不能承受,如果圣上还怜惜臣胸中所学,还是让臣继续做龙图阁直学士吧!能够给圣上和大臣们出谋划策、拾缺补遗,臣以心满意足,若是有功则多奖励臣一些田地或是进臣的爵位,政事职位还是留待后来俊杰的好!”

    皇帝赵顼听后沉默良久,点点头说道:“嗯,如此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