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四章 推托(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民立言?!”苏轼兄弟惊讶的说道。

    王静辉笑着看着他们点点头,随手给他们关于报纸说明的小册子,苏洵看过后转手递给旁边的苏轼兄弟。明镜报将会是大宋第一份报纸,也是这个时空中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报纸,秉承着王静辉一贯的“豪华阵容”情节,他自然第一个想到的编辑人选便是苏轼兄弟。而且他挽救了苏轼老爹的生命,相信苏轼兄弟对此一定不会拒绝,况且苏轼成名可比他早多了,大宋年轻学子几乎都唯苏轼兄弟马首是瞻。王静辉的名望虽高,但一直忙于政事无暇和同龄的士子相互交流,其实他也很讨厌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整天吟诗作词和那些脑袋发烧的年轻人满腹牢骚会让他很不舒服,这也是令士林非常称奇的地方——文章风流,但人确已经成了老头儿。

    苏洵经过王静辉亲自安排的全方位治疗后,因为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所以无法判断他的肺结核是否痊愈,但他已经半年多没有哮喘咳嗽的症状了,经过汴都几个名医诊断后,认为其病症已经完全痊愈了,他也成就了胡全汉在杏林中的名声——《痨病治疗初探》一书除了王静辉的名字外还挂上了胡全汉的名字。这使得苏家对王静辉施以援手非常感激,几次想报答王静辉,但都被婉言谢绝了,最后王静辉看到苏洵身上没有官职,便希望苏洵能够到华英书院去教书,老爷子欣然前往。

    对于王静辉想办报纸,苏老爷子的热情可比苏轼兄弟高多了,立刻对此表示想要加盟其中。王静辉的来意苏轼是很清楚的。虽然他对驸马搞出来地“寒暑论”有些微词,但还是非常钦佩他地为人。再说报纸也正契合了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想法,所以赞成自然不在话下,不过可虑地便是苏轼兄弟身上皆是官身,恐怕会有所不便。但也答应向王静辉推荐几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士子到编辑部中供职。

    对于苏家提供的帮助,王静辉心中是十分满意的,凭借着苏家三父子在士林中地号召力,报纸还没有出版发行,便可以先声夺人,再加上《梅雪》这几年来的所积累下来的人望,可以预见报纸的销量和影响将会是非常有保障的。

    不过此时王静辉心中也有一种隐忧——苏轼已经不是原来历史上的苏轼了,到现在为止他的政治观点更倾向于王安石,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苏轼正是在为父丁忧后看到新法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和百姓生活水平的严重下降后。才开始脱离王安石创立“寒暑派”地。

    既然苏轼在改革派成为年轻一代的翘楚,他招来的人自然都是血气方刚之辈,王静辉先前为了避免政治风险,自己亲自给报纸套上了一个紧箍咒,但要是放在这些人面前,估计不会起到什么作用,而且报纸将会演变成为王安石的口舌,这可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到时候等到保守派得势的时候,难免要遭到清洗。

    在史书的记载中苏洵一向不买王安石的面子,虽然到了这个时代后经过王静辉亲自证实他并没有写过那篇著名地《辩奸论》,两人同为当世文坛领军人物居住又这么近,但却没有任何往来,这实在不是很合情理。从苏洵的嘴里。王静辉也听出他对王安石屡召不起而得来的大名十分不感冒,两人关系可见一斑,真是不知道他怎么处理和儿子之间关系的。

    “报社必须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站稳脚跟!”王静辉心中默默的想到。此时一个绝佳地人选浮上了他的脑海——欧阳发,欧阳修的大儿子,虽然仅有数面之缘,但他那温文儒雅的风度实在是让王静辉心折。见过欧阳发之后,王静辉才知道当初自己刚到这个时空的时候一心只想见见苏偶像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人家欧阳发身上自然散发的书香气息,才是更具魅力的君子。

    欧阳修是参知政事,虽然权势上没有韩琦那样张扬火爆,但也是大宋顶级官员之一,欧阳发完全可以靠父亲而谋取一个好的出身,但他却放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