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章 和平(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已,早朝散后在福宁殿王静辉见到了自己的老丈人,当然还有韩琦、富弼、赵顼等人,王安石也进入了福宁殿旁听。王静辉除了向英宗赵曙和各位大臣叙述了自己在楚州的各项改革政绩外,韩琦也在英宗赵曙的授意下给他看了西夏派遣使节来宋所带来的国书,不过这份国书当然不是那个只有几岁大小的西夏国主李秉常写的,而是国相梁乙埋根据梁太后的意思写的。这份国书最主要的内容便是想向大宋讨回在宋夏冲突中被俘虏的那几万精锐士兵。

    现在大宋由于赵曙寿命的延长,所以与历史上同时期相比较要平稳得多,相反由于大宋在宋夏边境上的大胜反而促使西夏国内政治社会矛盾不断的激化。这一时期西夏是大宋最主要的敌人,但它的主力部队却在两国冲突中不是战死便是成为大宋的奴隶,正在修整汴都通往西北的道路。而大宋除了取消给西夏的那十几万贯的“岁币”外,最要命的便是时不时的严格控制宋夏两国的贸易,还暗中猖狂的发展走私贸易,这严重的打击了西夏的经济基础,使得原本就很糟糕的西夏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并且还让大宋获得了很多的马匹,这大大的威胁了边境的安全。

    王静辉在心中根本就没有想着要让这些昔日的西夏精锐再回到国内,不仅要成为免费的修路工人,就是以后那些疏通河道,修建水利工程和国防工程等最繁重的劳动也会最大限度的使用这些俘虏。除非他们能够活得足够久,丧失劳动力后才会有可能回到西夏,但王静辉认为这几万人是没有这个可能了。这倒不是王静辉心狠手辣。他非常明白如果把这些人放回去除了帮助敌国尽快恢复元气外。会给大宋今后带来什么样的麻烦。

    王静辉记得后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个法国将军对着法德签署地和约曾经说过:“这次大战不过是争取了一代人地和平。”这倒是和现在的状况有些相似,不过对于他来说只需要几年地和平便足够争取大宋发展的有利时机了。下一次宋夏开站的时候便是彻底了解两国恩怨的时候了。

    这次西夏派遣使者来到大宋递交国书,王静辉觉得应该是梁氏兄妹手头缺少武力,想要回这些精兵回到西夏后重新武装起来来稳固他们在西夏地统治。他看完这封国书后,恭敬的将国书放回到旁边内侍手托的托盘中。

    英宗赵曙问道:“爱卿看过西夏送来的国书有什么好建议?”

    王安石这是第一次参加有王静辉在的福宁殿议事。他对这个年轻的驸马也是好奇的很,昨天他便知道今天的议题了,不过令他吃惊的便是福宁殿中这些人都是手掌大宋命运的人物,齐聚福宁殿中就是为了听听王静辉对西夏国书地建议,这可不是一个学士或是军州事所能够参与的会议,这份恩宠可是远远超乎他的预料之外,以前他还真以为外界风传的驸马常出入福宁殿议事是虚假的,今天才证实在皇帝和旁边这些老臣心中,王静辉是十分受到信任和重视的。

    王静辉说道:“圣上,臣以为绝对不能答应西夏的请求!这数万俘虏是当初跟随谅祚的亲兵。其战斗力是西夏最强地军队,梁乙埋兄妹不过是想得到这些军队来巩固他们在西夏的统治。如果这批俘虏再次被西夏武装起来,不仅可以帮助梁氏兄妹迅速稳定西夏国内的局势,以后更是骚扰我大宋的先锋!再说这些俘虏手上都沾满了我大宋军民的鲜血,上天有好生之德,杀俘不祥也有碍于天和。使我们不仿照白起坑杀这数万俘虏就已经是做出最大的让步了,如果放他们回去,那只能是养虎为患!昔日秦国大将白起俘虏赵军四十万坑杀。使得赵国在十几年当中无法恢复元气,我们留住这些俘虏用来修路筑城,一方面可以延缓西夏恢复元气地时间;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大大的节省国家财政压力!这只是臣的一点儿愚见,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王静辉说完后便仔细大量这殿中众人,发现他们的脸色似乎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