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六章 科举(第3/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要性,感到过去几天和王静辉相处的时候自己对驸马的态度实在是不够恭敬。想到临来楚州的时候,王安石曾经嘱咐过他要对王静辉态度谦恭,虽然年龄和自己差不多,但无论是在官职还是地位上都是和王安石差不多的,所以王雳现在才为自己这些天的言行举止有些后悔,不过好在这个驸马随和的很,从来不摆什么架子,对自己也是十分尊重,这让王雳心中感到安心了许多。

    王雳对王静辉拱手说道:“改之兄此策甚善,国家之福也!”

    这几天和王雳相处的时候也让王静之有些恼火,毕竟这小子是历史上是有名的目中无人,没有想到居然这么无礼,自己和王安石都可以平起平坐,王雳按礼自称“学生”也不为过的,不过刚才王雳向他示好的举止倒是把他给吓了一跳,还以为太阳从西边升起来呢!

    王静辉说道:“元泽兄过奖了,此事还是在元泽兄的提醒下我才能够想到,如有什么不当之处还是要请多多指教!不过涉及到科举考试、国家取才,这可是非同一般的小事,在下会尽快上书圣上早做决断,但此事还需要介甫先生大力相助才可成事!想介甫先生负天下大名三十年,在士林当中声望无有可比拟者,所以还请元泽兄修书一封致以介甫先生在朝中代为说项!”

    王雳说道:“这个请改之兄放心,元泽相信家父不会袖手旁观!还请改之兄能够先写下一个奏章条陈,在下好给家父修书取得他的!”

    王静辉心中想到:“虽然不知道你这条小狐狸心中是怎么看待科举考试的,但是你老爹却是百分百的厌恶考诗赋经帖,不然我也不会在顺着你地话题来提科举考试制度了!”

    王安石认为当今大宋内外忧患已经到了不能不采取雷霆手段不足以解决问题地时候了。所以便采用狂风骤雨般的变法政策横扫大宋。王静辉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好几年了。老王同志对大宋时局地看法他是赞同的,但却决不赞同采取这么激烈的手段来改变现状。那样只会把大宋这潭死水搅浑,让类似吕惠卿、蔡京这样的政治投机者钻空子。他想利用自己千年地见识,给这潭死水开源,注入新鲜的血液来逐步替换达到兴盛大宋的目的。所以凡是他有能力主导的事情。一定要压住王安石急切的心理,这一次在科举考试问题上虽然是偶然间提及的,但王静辉需要这个主动,所以在王雳面前摆出了强硬的姿态。王雳目中无人,但王静辉只要一强硬起来,他还是原形毕露了——双方的资历和地位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上,这也无形中给王雳敲了记警钟,让他收起了轻视之心。

    宋人治理国家是十分注重“先例”的,只要能够在历史上找到合适地“先例”加以援引,就算是遇到反对的声音也可以放手一搏。科举制度涉及到今后帝国将会以何种方式来取才。其中各方利益牵扯甚重,王静辉和王雳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看似轻松,但两个人谁也不认为就这么像吃饭喝水般容易,搞不好便是臭名昭著——士林的嘴巴和御史谏官手中的笔都等着呐!

    王安石现在还没有把对现行科举制度的不满明目张胆的表现出来,王雳是他的儿子,自然知道父亲心中对此的看法,虽然他刚才和王静辉讲要以激进的手段来解决完成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但也意识到对科举制度改革可没有这么简单。其中所蕴含的风险可不是一个翰林学士所能够承担的,即便是当朝宰相也不敢贸然动手。王静辉自己愿意写奏章上书皇帝对此进行改革,王雳心中自然乐得从旁看看结果如何,自己所付出的不过是摇旗呐喊而已,这对王氏父子极为有利。

    王静辉告辞王雳后回到书房准备写奏章,他非常清楚的知道科举考试制度改革是个雷区。不断的搜刮着肚子里面那点儿可怜的东西。赵公公看他在书案上一会儿便将废纸篓给填满了,知道他在为什么事情写奏章而为难,悄悄地把纸篓倒在外面准备焚烧处理,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