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五章 银行(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能力实在是很有限,面对历史这个看不见摸不到的庞然大物,他已经不止一次在心中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不过现在看来效果还很不错,至少自己提供的各种方法一起上,居然能够缓解了大宋国内和国外的紧张气氛,历史到现在虽然还有些依稀的模样,但已经改变了太多,谁也没有办法预知下一步历史会走向何方。

    在接到英宗赵曙批准王静辉在楚州试行青苗法的第四天,徐氏的李管事来到楚州拜访了王静辉。对于李管事的到来,王静辉十分惊讶:本来他写信给刘账房带上他培养的十八个会计人员和五十万贯资金南下楚州,准备用这些资金和人才作为成立银行的骨干,但没有想到刘账房没有来,倒是李管事替刘账房带着资金和人员到了楚州。

    “珍泉兄,你怎么来了?刘先生呢?”在给李管事倒上一杯茶后,王静辉不解的问道。

    李管事喝了一口茶笑着说道:“改之,刘账房已经接到你的来信了,他一切都好,不过我们看过信后觉得你提到‘银行’的生意大有可为,现在徐氏有大量的资金无处使用,与其在那里堆放着发霉,还不如拿出来跟着你发财。在和徐老商议后,徐氏决定也跟进一把,刘账房年纪大了,所以便由我过来了!”

    王静辉坐在一旁笑着说道:“这‘银行’的生意可不好做啊!珍泉兄就不怕赔本吗?”

    李管事笑着说道:“改之做生意会亏本?呵呵,我还真没有听说过!我和徐老商量过了,徐氏这次出三十五万贯,如果可以往上加的话我这里就给徐老写信让他追加!”

    李管事的话倒是让王静辉很纳闷:说是“银行”地生意。不如说成高利贷。两者之间现在还没有什么本质上地区别,但自己成立银行的利率可要比高利贷低多了。就这样地生意徐老还要插上一脚?如果说是加强两家的联盟,出个十万贯也够意思了,没有必要出这么多啊?!

    看着王静辉那有些疑惑的神色,李管事说道:“改之。你可记得两家合办的粮店生意?现在已经发展成有十三家分店了,我们需要更多地粮食。当初在蔡、许两州买的土地所产的粮食已经渐渐的跟不上供应的速度,如果向别的粮商购进粮食,所花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前段日子你写的信中说成立银行吗?我们可以贷款给那些农民,如果他们到时候换不起债务的时候,就采用在蔡、许两州我们用过的方法,让他们继续耕种土地,多会儿还完贷款地本息再归还土地,这样既能按照你的意思来救助灾民,还可以让自己盈利了。那十五家粮店现在每个月都能够带来三万贯的收入。楚州这里的地可要比蔡、许两州好多了,到时候生意开展起来后,我们赚的钱更多!”

    王静辉听后一时脑袋短路了,等他醒过味来后不禁大声赞道:“好!珍泉兄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他没有想到困扰自己很长时间的还贷问题原来也可以这样来解决,这样一来虽然谋利虽然少,但却避过了还贷难的问题,而且这个方法还是自己很久前提出来地,自己居然没有想到。心中不禁赞叹李管事他们不愧为商场好手,居然联想这么丰富,自己空有领先他们千年的见识,但在这方面无论如何是赶不上他们的。

    随即王静辉根据李管事的提醒,逐渐的完善了他心中“银行”的架构,它如果要胜任自己提出青苗法地要求。不仅要有充足的放贷基金,而且还要有粮食流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银行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像李管事那样把购买来的田地和粮店流通有机结合起来,才不会担心粮食会积压在自己的手里。

    “还积压呢?可以说整个北宋后期都是年年有灾,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粮食现在便是国家的基础!尤其是历史上那次导致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的那场大旱灾和蝗灾,如果搞不好便由自己承担了,所以粮食问题刻不容缓,青苗法最重要的作用便是把农业银行的架构给确立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