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得失之间(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以他相信这个传闻是真实的:虽然曹太后个人品行在中国历代后宫太后中堪称楷模,但给濮王以皇考的封号实在是太刺激这个老太太了,况且她和英宗赵曙本来就有矛盾,更不可能反过来帮助赵曙渡过难关。想到第一次在校正医书局见到宰辅韩琦的时候,韩琦那双眯起来的眼睛给王静辉的感觉是老谋深算,如果说这个主意是韩琦这厮出的,王静辉肯定会举起双手加双脚表示同意。

    王静辉的话可把赵顼和赵浅予给吓坏了:这家伙也太大胆了吧?!更改太后诏书在他嘴里怎么这么清淡?!赵顼有些恼怒的说道:“王兄,这可是逆臣之举!你怎么会出这样的主意呢?!看来当初我推荐你入朝为官是看错人了!”

    王静辉此时也没有想到赵顼会对此有这么大的反应,但他也毫不示弱的说道:“殿下,也许你会认为我这样做有为圣人之道,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国家?!”

    颍王赵顼直说道:“难道你这样做还是个读书人应该做的吗?!这个国家又怎么了?”

    王静辉说道:“我承认我这样是有违圣人之道,但却是为了大宋的将来着想!想要尽快结束濮议的唯一办法就是说服太后,但若想说服她难于上青天!太后一日不改变对此事的态度,濮议就会在朝堂上一日不会商定下来,而你难道要让皇上在这件事上作出让步吗?朝堂上争论的时间越长久,其对国家所带来的危害就越大,百官与皇上、皇上与太后、百官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你知道最后会演变成什么吗?”

    蜀国公主问道:“王兄,这样下去会发生什么情况?”

    王静辉说道:“濮议久拖不决,朝堂上的百官争论不休,长此以往就会使争论升级,由讨论濮议上升为对彼此不同建议者的人身攻击,最后发展成朝堂之上的政治气氛急速恶化,由道义之争蜕变成私利、意气与权力之争,由确曾有过的君子之争,堕落为真正的小人之争。大宋的元气便在这长争论中不断消耗,统治集团高层的争论就会慢慢的渗透到我大宋的各个方面,给我们大宋的敌国带来入侵的机会。这样的后果可能是我王静辉信口胡说,但谁也没有办法否认这场朝堂上的争论最终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王静辉说这番话的时候,完全是想到了历史上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轼这三个人之间故事,正是由于熙宁变法中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永无休止的争论使北宋的政治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等到这三个信念坚定高远、人格高尚纯粹、学术博大精深的伟大人物去世后,北宋的官场就彻底变成了菜市场,帝国正儿八经进入了一个政治伦理急剧沦丧,政治空气迅速恶化,是非善恶观念完全丧失的时代。整个帝国官场完全趋向厚颜无耻与卑贱猥琐,到处充斥着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他们兴高采烈地奔走于堂皇神圣的庙堂之上,探囊取物般地攫取着国家的权力与财富,直到将北宋帝国导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今天与赵顼见面发生这样的分歧是王静辉事先完全没有想到的,但事情已经发生,在说别的也无益,他对赵顼后面所说的话多少想让赵顼在当上皇帝后面临变法两派争议的时候,能够果断处理,不要再次重蹈历史覆辙。

    而赵顼现在内心中也在不住的翻腾,他也知道王静辉说得非常有道理,虽然现在濮议在朝堂之上纷争很多,可以说“皇考”派已经被太后的一纸诏书差点儿打得万劫不复,正是由于英宗赵曙固执的坚持,才使得现在朝堂内部两派处于胶着状态,但他还是不相信王静辉所说濮议会就这么一直胶着下去,英宗赵曙和宰辅韩琦肯定会有办法说服那些顽固的御史台和两制官员的。

    王静辉看到赵顼坐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心中也知道这个颍王在内心中也在挣扎,叹了口气问道:“颍王殿下,我想问你:身为君主,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赵顼响了半天也没有做出回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