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5/6页)  楚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能较好的控制晋地,并叫东梁军俯首听命,与一贯以来的军事胜利有着密切关切,而一旦在河洛之间接连受挫,会不会造成内部的人心浮动,那真就是难说了。

    更关键的还是乌素律在金陵的草率行动,不仅对韩谦猜忌最深的楚帝杨元溥身死,吕轻侠等人被清除出金陵,他们早年在金陵潜伏的人手也几乎损失掺重,目前对楚廷的影响力几乎等同于无。

    即便他们之前派人前往楚州,见到楚信王杨元演,但目前杨元演在楚廷中的话语权却不强,甚至还受到极深的猜忌。

    这也就是说,韩谦倘若在接下来四五个月内,不择手段的促成梁楚和议,他们想插手干预的空间极少。

    萧衣卿将他诸多忧虑,跟乌素大石一一说明:“或可使赵孟吉任孟州刺史,使王元逵任雍州刺史,使王孝先守岐州,调田卫业守河津,并遣工师,助朱让在汴京、荥阳兴匠术新学,以振国势,或可徐徐图河洛,而不必急于今年之秋冬夺之;而右翼诸部族的南迁之事也似乎应暂缓三五年才说……”

    孟州城楼之前,吕轻侠、周元蒙兀诸将臣站在乌素大石、萧衣卿二人身后,听萧衣卿的话也是暗暗心惊,萧衣卿明显并不看好秋冬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就一定能顺利夺下河洛,这才有了暂收兵马以休养的念头。

    除了燕山以北广袤大漠草原有不计其数的精锐部族兵马可以南调之外,蒙兀此时直接占领燕云、渤海、关中、河东、上党、河朔等数十州之地、据有八九百万口人丁,而东梁军据有颍水以东、禹河以南三十余州、七百多万口人丁,面对割据河洛、淮西仅十数州、四百万丁口的残梁,就心生畏意?

    甚至都不惜放缓蒙兀族人南迁的计划,还要放纵东梁军壮大起来?

    当然,吕轻侠、周元心里再震惊,也不得不说萧衣卿这话乃老谋深算之言。

    他们占据地利,残梁乃是三面受敌的拙形,甚至说他们在雍州、孟州、河津以及荥阳建立起稳固的防线,将河洛包裹起来,等过两三年后,诸部兵马休整完毕,以及从大漠草原调来更多的精锐骑兵,联合东梁军于冬季冰封期进攻无险可险的蔡汝许陈等地,胜算显然要比今年秋冬硬着头皮继续苦战大得多。

    乌素大石负手身后,蹙着眉头眺望禹河南岸的崇山峻岭。

    目前他们已经较好的控制晋地,原本今年就计划进一步扩大右翼安哈诸部族人南迁的规模。

    萧衣卿的建议,他心里明显,部族大规模南迁,难免会与关中、河东等地的原居民争地,易为残梁所趁,但北地逾发苦寒,牛羊食草不足,数万健儿随他南征北战,就贪图南地富庶肥沃。

    他此时要多征调部族健锐南下参与杀伐之事,却要暂缓南迁计划,他又要如何去平息那些不平而愤怒的声音?

    “其他事可且行且看江淮局势发展,倘若梁楚真谈成和议,我们也无需急于今年秋冬就再次发动攻势,但南迁之事不能再延缓,”乌素大石说道,“北院已有怨声传来,萧卿当要权衡……”

    萧衣卿微微叹了一口气,说到底还是吕轻侠等人成功刺杀延佑帝却最终导致宫变失败,要不然他们根本不用考虑梁楚有谈成和议的可能。

    而所谓的北院怨声,萧衣卿心里也清楚这主要是针对他们这些汉臣,说到底还是北院诸大臣猜忌他们拖延部族南迁的进程是别有用意。

    这边战事暂息,乌素大石还是要率蒙兀骑兵退回到太原府等地,要不然如此大的兵马以及十数万匹战马都堆积在孟州,仅仅运输上的消耗就大得惊人。

    孟州交给赵孟吉防守,乌素大石除了要求他勤练水军、广筑防寨之外,还将从上党、太原、河东等地强掳数万妇女过来,叫她们与背井离乡的数万蜀卒进行婚配,以便将数万蜀卒在两三年间转化成永戍禹河北岸的汉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