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七十四章 错估(第4/5页)  楚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合,进攻退守濡须山东南浅谷的敌军,一方面着韩豹带着四百多甲卒,沿着濡须山东麓,翻山越岭,赶往六十里外的浮槎山西麓,增援林海峥。

    另一方面,从江州征调过来的两千多民勇,也已经差不多在何柳锋率部攻下东关寨的同一天,抵达裕溪河两岸。

    这时候这些民勇,他们都赤|裸着胸膛,赤足踩踏在河滩冻寒刺骨的淤泥之中,纤绳深深的勒入他们的肤肉之中,他们用尽吃奶的力气,将一艘艘尖底都陷入河底淤泥之中的战船,一步步往前拖动。

    从浮槎山西麓到巢湖东岸的湖湾,有三四十里延长的柘皋河相通。

    只要能有一部分水军战船通过濡须口进入巢湖,继而进入拓皋河,就能极有力的支撑林海峥率部在浮槎山西麓的拦截作战。

    而大批从江州等地运抵的物资,经裕溪河运抵东关寨,在东关寨卸船后只要走不到十里的陆路,就能到濡须口再度装船,送入浮槎山西麓用于修建营寨。

    这条路要比此时已经被小股敌骑渗透的浮槎山南麓陆路运输方捷c快速c安全得多

    除了田城c冯宣c高绍留在棠邑c亭山c浦阳三地坐镇,元月二十三日,韩谦在韩东虎c韩成蒙c冯翊c奚荏等人的陪同下,赶到东关寨坐镇。

    此战成败,一个关键点是能不能顺利攻下历阳城,能不能顺利歼灭历阳境内的敌军,使棠邑兵在滁河以南连成一片,进退自如,不会被敌军切割在几个战场之上不能快速相互增援。

    另一个关键点,就是能不能成功在浮槎山西麓建立据点,将巢州方向的敌援拦在浮槎山c柘皋河以北。

    韩谦到东关寨,一方面是方便亲自督促诸部对历阳境内敌军的进攻,一方面是后续对浮槎山西麓战场的增援,都将主要经过东关寨中转,另一方面也是为更方便说服驻守京畿以西诸城的守将,出兵协同棠邑兵作战。

    水师主力及右神武军覆灭,除了李知诰在舒州统领的淮西禁军外,还有侍卫亲军负责守御金陵城,还有以早期的袁洪州兵及后期的江西招讨军为基础c以寿王(豫章郡王杨致堂)世子杨帆为都指挥使的右龙武军分守京畿诸县。

    杨帆的都指挥使主将牙帐,就设于东关寨东南五十余里的采石城,金陵城以西的繁昌c采石c南陵等京西地区,驻有右龙武军一万精锐。

    侍卫亲军与右龙武军是拱卫京畿的最后战力,轻易不会出动。

    对大楚君臣而言,甚至宁可长江北岸都尽失敌手,这最后的战力也不会轻易押上去决战。

    淮西c淮东尽失,大楚只要能坚守住金陵城,还能期待江东c两浙c江西c湖南诸州能源源不断的组织兵马过来增援。

    要是连最后这点拱卫帝都的战力都输得一干二尽,梁军渡江就能拿下金陵城,大楚还能有多少垂死挣扎的空间?

    不过,在韩谦出守棠邑,使北岸局势出现趋稳的可能之时,枢密院也便授权杨帆可以调动右龙武军的一部分兵马,到北岸与棠邑兵协同作战。

    右龙武军愿不愿意协同作战,主动权不在韩谦,他只能着冯缭c冯翊等人极尽可能去游说c蛊惑。

    右龙武军战斗力不是很强,从早期袁洪州兵参加削藩战事起,主要的将领武官在杨致堂c杨帆父子的率领下,都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但实际上也不乏有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存在。

    而只要有这样的将领,他们又能站出来主动跟杨帆请战,以及进入北岸临时接受韩谦节制参战的人马规模,即便受到重创,也不会影响到右龙武军的根本,杨帆也不会拒绝,甚至会积极支持。

    李普被贬为民,枢密院就剩周炳武一人担任枢密副使。

    倘若杨致堂想顶替李普担任两大枢密副使之一,甚至更进一步,以禁军诸行营都指挥使兼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