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长安城内闻更声(第3/5页)  覆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还有那个马孟起(马超)的孝顺……哪个不让我操心?”     庞德不免尴尬。     “便是素卿(高顺)、子义(太史慈)、公明(徐晃)三人,我其实非常喜欢,但公平而言,素卿为人过于清白冷淡,不愿跟同僚交流;而子义性格张扬,经常为了一句话一口气便不顾大局;公明则是治军过于严苛了,他所部的士卒从来不止一次暗暗叫苦……所以,这是要是给众将树一个标杆的意思。”公孙珣终于揭开了最终谜底。“不然为何加的是冠军将军?就是让他们盯着子龙看的!”     庞德赶紧点头。     当然了,公孙珣终究是没有说出一个隐隐约约的额外用意——他是看赵云年轻又性格极佳,乃是可以托付子嗣之人,所以要借加秩给邺城吕范那些人打个政治信号,而起这个意图似乎更重一些。     “这样好了。”公孙珣又稍作思索,便将手中《太平经》卷起,递给了庞德。“若是张文远太闲,便让他读读《太平经》……”     庞德一时惶恐,却又赶紧点头,准备送。     “回来。”公孙珣忽然又招手而言。     庞德也立即回转。     “送这小子未必看。”公孙珣正色以对。“反正我也闲……告诉军中将领和义从军官,从明日起,凡不当值者,每日来此处上课,我给他们讲一个时辰的经学课。”     庞德手捧经,实在是无言以对。     汉中陷入僵局,公孙珣已经无聊到给人上课的地步了,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张鲁如何如何,也不是因为刘焉如何如何……而是长安那里始终没有动静。     不过,想来应该也快了。     相隔四五百里,十月下旬的长安城已经渐渐变冷,正如公孙珣开始在陇地进行所谓冬营一般,长安城内也正式进入冬日生活的节奏中:     打更的更夫和巡夜的士卒开始有了冬日加赏,军营和城楼中开始日常熬制姜汤;     官员们则领到了新的煤炉和煤炭……大概就是从去年开始,并州、陕州的煤炭开始正式向外运输,并得到了邺下的大力推广,经常能见到拉煤的大船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将煤炭送到三辅与河北各处,以至于如今北方各地大城的冬日总是黑烟不断;     富贵人家和各处官署,还有未央宫同时开始清理地龙,通地龙、弹炕的工匠们进入到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     不过,这些勃勃生机却不能遮盖住长安城中的另一种躁动气氛——直说吧,后将军公孙伯圭的老毛病又犯了,当权后的一些行为未免过了头。     想想也是,这厮之前作为被闲置之人,所谓空头九卿,多少是有些被冷遇的。其中,公孙珣那边的人是忌讳他的身份,而拥汉派更忌讳,所以整个长安城其实都对他是有些忌讳,这就不免体现到了这两年的日常交际中。     故此,如今其人一朝得势,实际上和刘虞一起分担了长安城内外权责,那以他那种睚眦必报的心态,便不免要报复回来。     其中,公孙珣的核心亲信且不提,他多少心里还是明白自己的权力从何而来,最多是摆脸色、做刁难,可那些所谓拥汉派,便不免遭了殃——两三月内,已经死了五六人,下狱了二三十人,以至于传出了卫将军要借其大兄之手清理长安之语。     冬日夜色悠长,四更时分,天色距离转亮还远,长安城未央宫北面一处格外宽阔的宅邸内,后舍卧房之中,大汉太尉领尚事的刘虞刘伯安从炕上翻过身来,忍不住连连咳嗽。     其人身侧那名在幽州所纳,依旧风韵不减的美妾赶紧起身,先是点灯,然后关窗,复又端来一碗泡了枇杷干果的温开水,最后又与对方轻轻捶背,俨然是习惯了如此。     “还是老了。”缓过劲来后,刘伯安放下空碗一声叹气。“这烧煤之气,年轻人都没感觉,但朝中上了年纪之人却都有些不适,偏偏我这人又不耐热,总喜欢开窗来睡。”     “那就让下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