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故将直笔记春秋(上)(第4/6页)  覆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法的魏畅魏仲茂。

    “是我!学生见过老师。”魏畅赶紧拱手微微解释了一句。“学生是去年黄巾乱后被点的中水令……老师放心,学生拼尽全力也要尽力凑出柴薪与些许粮食来,还请老师速速带师母入城吧,就在我官寺中歇息!至于老师的义从,我即刻让城中豪右、都亭各处准备一下,尽量腾出地方来。”

    “仲茂啊。”公孙珣狼狈不堪,闻言却只是甩了甩身上水渍,并一时失笑。“能在途中遇到你,我固然很高兴,但此时雨水还在下个不停,恐怕不是入内的时候……让你师母带着妇孺们进城去吧,我还有事要做。”

    魏畅、魏越,甚至是刚刚过来的娄圭、韩当,全都不明所以。

    “义公。”公孙珣笑问道。“城外刚才咱们路过的那座小台子你注意到了吗?”

    韩当当即颔首。

    魏畅也赶紧插嘴:“那是本县之前瘟疫时用来安抚民心的祭祀台,高两丈,春日间才搭建起来,如今只剩土堆。”

    “我就说如何这么巧,居然正对路口。”公孙珣愈发笑道。“义公,你速速将我的仪仗、伞盖,还有白马旗全部取出,选几个身体强壮平素不会生病的在台上与我摆好,我要看着队伍全部在城前空地上安顿下来。”

    “君侯!”不等韩当说话,魏越便已经无语至极。“那伞盖如此高大,明显是遮阳的,如何能防雨?怕不是浸透了水,反而要浇人一头!”

    公孙珣理都没理对方,只是催促韩当去做,并直接笑着甩手走出了城门洞,并在雨中催促着载有女眷的车子们速速入城。

    韩当有些无奈,只能依言而行,不过,临走前免不了求助性的看了娄圭一眼。

    “君侯,后面有叔治打理,断然不会让出岔子的。”娄圭无奈走出城门洞劝道。

    “不会出岔子,和让人安下心来不是一回事。”公孙珣不以为然。“如今雨水颇大,谁也不知道何时能停,那些流民没有避雨的去处固然无可奈何,但更害怕的乃是漂流在外无依无靠,不知道这次能否撑过去,更不知道前路如何……而他们既然是慕我的名跟上来的,想来是知道我的,若我在高出等他们纷纷到来,再随他们一起等待雨停,燃起篝火,则他们今夜必然心安。再说了,我在城外,那些城中豪右便不敢不尽力协助。”

    “君侯还要随他们一起在外面过夜?”魏越无语至极。“何至于此?”

    公孙珣看了一眼魏越,然后冷笑一声:“魏子度,你须知道,万事万物以人为本,若非我当日以此诚心待你们那些五原移民,你与成廉又如何会随我至此?”

    言罢,眼见着韩当开始在不远处台上冒雨准备仪仗,公孙珣却是不管不顾,直接从雨中走了过去。

    其实,包括心腹如娄圭这种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一万人公孙珣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不仅是为了什么什么现实中的考虑。更重要的一点是,从一开始有人追随的时候我们的卫将军就想起了故事中那个‘能得人’的老熟人‘左将军’。换言之,公孙珣就不信了,他辛苦十年,难道还不如历史上那个丧家之犬般的刘备有德行?

    而且,当时刘备那小子身后是曹操刀兵,身边是十万众,自己这算什么?此时若轻易弃人,将来还有什么脸面去争天下?不如真的此归辽西一去不复返好了!

    另一边,魏越闻言,难得羞怯,却也是低头一叹,复又追身向前。

    而县令魏畅居然一声叹气,却又看了眼娄圭,欲言且止。

    “中水令且去城中辛苦,”娄圭不以为意道。“你在城中找吕子衡,协助他尽力调度物资才睡最好的去处……不必管我们。”

    言罢,娄圭也居然冒雨往台上去了。

    夏日雷雨阵阵,小台上的公孙珣被雨水打得不成样子,却还是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