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6节满满的诚意,上(第2/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乾宁军万一真攻打沧州城,他还可以有借口求得活命机会,而且也展现了‘胆大能干’特色,他还秘密联络过老通判,商量着沧北军一玩真的破城,就果断绑了郑居中交给赵公廉泄恨,换得自己逃脱惩罚而且还能糊弄朝廷.......老通判虽然当时只是意味深长笑了笑,什么也没,但石符练认为狡猾内敛低调的老贼老通判这就是以默认同意了如此.......郑居中这个倒霉太守就彻底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当初满心以为玩死了沧赵商务,把沧赵家族玩破产了,沧州成了乱摊子,乱到不可收拾了也不要紧,与他无关,他拍拍屁股就可以带着‘朕心甚慰“的嘉许和满身忠君功臣光环抽身走了,回京当更大的官,谁知赵佶却抛弃了他.....果然是自古君王最无情,郑居中算是彻底懂了这句话.......面对沧北军毫不掩饰的对他的满满杀意,珍贵的老命随时会不保,却企盼朝廷及时调走他无望,道君皇帝当时正惊恐忧虑江山要倒、自己的性命难保,哪还有空惦记到他死活,把他早忘到脑后了;企盼沧州守军抵抗住乾宁军也没指望,尽管这老家伙不知道石符练已经私下里和老通判勾通过了准备随时拿他顶灾,但仅仅乾宁军随时可能破城讨债的危机已经足够吓得郑居中要死.......

    郑居中大病一场,官场却无人搭理他,城谁也没来看他一眼,而且他身边所剩寥寥无几刁奴家仆也不再是往日那殷勤谄媚.......连心腹管家也只是在表面忠诚应付他.....无疑都在惊恐怕受老爷连累,没好日子过早有怨心背叛念,只是逃离不得沧州城才不得不继续缩在郑家当仆人,郑大人饱尝官场残酷和人情冷暖.......

    不过,郑居中想错了,或者是白惊恐担心了。

    赵公廉是恨他入骨,是要收拾他,但却不会在这次破城弄死他。

    郑居中若就这么死了,这么早死了,那死得也太便宜了。

    就让郑居中死待在沧州城继续当’体面‘的太守日夜焦虑、惊恐、仓皇、茫然、怨愤......煎熬着生不如死,死也得最后是死在荒唐瞎搞守边不利导致的异族外敌杀来的刀下。不如此,怎能惩罚儒腐任性乱搞?怎能警醒世人吸取深刻教训........

    但赵公廉的严酷明令让看到了机会,大喜,想闻风而动来投,搏一把开国封侯拜相......富贵前程的不少宋国各阶层政治投机分子、尤其是自负满肚子诗书才华却自觉混得不得志的读书人,或是真心认可敬重沧赵家族并有心想追随赵公廉干点事的人,十分不理解,大为失望。

    当然也让朝廷异常愤恨和失望........愤怒的是沧北居然敢公然无视皇权,这和直接造反了又有什么区别?

    区别,自然是有的,而且区别很大。

    直接造反了,宋王朝当时极可能就此陷入混乱崩溃,直接玩完了。

    没直接反,朝廷就能继续作威作福傲慢下去。双方相安无事,表面上沧北势力仍然是朝廷的。朝廷还有戏可唱。

    朝廷失望的是沧北封锁如此严格,朝廷就不能派人混进沧北和赵庄辖区做手脚,那再高明的计谋也玩不了。

    赵公廉的这个出格的举动却是有深意,也是不得不为。

    一个是为了明年顺利抽身撤离,自然不能让外来的无法区分真实目的,也不好控制的杂七杂八各色人等混进来碍事。而来投效的,无论真心假意,几乎都是海盗帝国不要的坏蛋。沧北不需要海盗帝国抛弃的人效劳,也没空搭理。

    就算有人虽不是什么好人却是有事的而且真心想为振兴大汉民族,为维护汉民族利益尊严,来追随沧赵家族出力做实事,那也留着这心和劲吧。不久后的战乱,自有机会出力。

    到底是不是热血未泯、大义不失的可靠民族义士,到时候自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