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74节平西3(第2/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公廉这边也派了大将悄然随.杜壆参战。

    花荣、刘麒、刘麟、苗正龙、苗天虎都是赵公廉身边的所谓家将,不在沧北军担具体职务,不在沧北也没人留意,就算有“外人关注到“这几人一齐不见了,也有的是借口掩盖,家里人嘛,赵公廉爱派他们去哪去哪,爱调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送什么去梁山给弟弟......皇帝也管不着。何况以赵公廉在沧北的权势威望根本不需要费口舌向任何人解释什么。

    至于知道扫北平西计划的韩世忠、朱仝、刘子羽、召忻等心腹大将也痒痒得很想去,却是不能。

    清州军需要他们统领,新到的挑选出来的武僧兵需要抓紧控制好教育训练,边关需要防御......事太多离不开,朝廷正式职责在身也无法不被人追根问底地盯着问去向......只能惋惜这次大展身手大立功勋也大开眼界的机会......好眼红花荣他们。

    赵岳所部十五万大军全骑兵,马匹够多,又配备后世军用帐蓬食物等便利,没沉重负累,自然西进极快。

    跨过黄河,进入夏境,长驱直入四百余里,气势汹汹却是一改之前的全力狂飙猛进为全军缓马徐徐而进,晚起早休。

    这是要借机休整一下调节好疲惫的马力和将士低落的体力士气,做好随时迎接大战的准备,也是避免冒进遭遇突袭。

    赵岳很清楚自己本质只是个科学家,虽然这一世因无事可做就玩起了改造世界的事多多少少偏重研究了些政治军事,但精通的是大势人心,而不是具体的指挥大兵团打仗。他不是军事家,天赋方面也并不很擅长这方面,所以自信却并不盲目自大,此来就是要凭着军队的精锐和足够的兵力以及远超时代的武器优势与战争观念稳步平推过去。西夏小强挡不住这个,什么伎俩都没用,具体的军事高招只是旁枝末节,于大局无补,无足轻重,再怎么折腾也改变不了灭亡的命运。

    西夏这边也已经提早着手做好了迎接前所未有的稀奇大战的初步准备。

    在各路探马一再确认海盗至少是十几万骑兵大军确实是在向大夏境内杀奔而来,并且势力庞大强劲,大有势不可挡之势,战争的残酷气氛还是无情降临到大夏国头上了,夏王更是立即紧急动员,全力调动汇聚起几乎全国的精锐......

    轻骑、步跋、强弩、擒生、泼喜等各个兵种,驻守各地防范宋、辽、回鹘的久经战阵最骁勇善战的将士被抽调来......

    西夏当代国主——崇宗李乾顺虽不是先祖李元昊那样的雄主,却也是聪明的君王,又早闻海盗国的新颖富裕强盛和海盗军的厉害,又见识到海盗从宋国轻取丰厚无比的战果,稍使了手段就差点儿直接整垮了泱泱大宋的事迹,转眼间又见识到海盗威压更强大傲气的大辽也不得不乖乖低头献上一切......他预感到了空前的危机,却再没有往日那样或联手宋对付辽,或联手辽对付宋的可借强大外力,没了这种利用三国三角关系的灵活自如优势,这让形势越发严峻,因而丝毫不敢怠慢,也是以空前的重视态度发动全国力量全力积极备战。

    可他自己本质上是个文皇帝,天生体质不强悍,武艺方面也练不出成就,军事指挥方面也没什么过人天赋,不适合也并不擅长骑烈马亲自上阵指挥大战,由此就把他一向深深忌惮并暗暗打压戒备的文武全才兄弟晋王察哥不得不再次启用。

    以此战直接关系到大夏国与党项全族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郑重叮嘱并全权委任察哥为北上抗击海盗的大帅。

    对来势凶猛的海盗极其惊惧,但李乾顺是皇帝,在此关头也不忘防范兄弟夺权上位,毕竟这次是把大夏几乎全部的精锐都交到了兄弟手中,为了牵制察哥可能趁机搞兵变造反,也是为了能更把握地打好这一仗,又派心腹大将鸠岩母,没藏已青等西夏名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