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1节大帅令,上(第2/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看最先到来的这数千僧人敢闹成什么样,看宿太尉调来的第一批烂泥兵会怎么做,更冷眼观瞧这其中的那些有名高僧们都在做什么。

    这些高僧或端正盘坐一边念经或站立僧群中竖掌微垂头静默,看似没参与闹事。但他们的心态,童刚清楚得很。

    这些高僧正巴不得闹大呢,是在拿没高僧名望的僧侣当枪使。

    什么脱俗的无欲无求的世外高人?

    一群另类的市侩之徒罢了,一触及到佛门根本利益尤其是自身切身利益就露出本质了,装要脸,实则根本不要脸了。

    想给侯爷些颜色看看,想挫挫沧北的锐气给沧北官府狠狠施压?

    你们这些僧人想得简单想得美。

    你们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还当是你们曾经盘踞消遥过的内地那些官府辖区啊?

    你们都知晓我家侯爷慈悲大度,都知晓沧赵家族最重名声,也知晓沧赵人的敢做敢为,却轻视了另一面。

    沧赵家族,从老太君,到行事显得大大咧咧的庄主和外界久闻相夫教子有方的贤惠大名实际却了解极少的夫人,到大少爷大小姐二少爷,那全是有股子拧劲的硬骨头。除了名声响彻天下的庄主亲娘宁老太君之外的家中那几位默默无闻的老太太,看着寻常甚至慈善软弱,实际也是没一个软骨头。她们当年可都是抄家伙上庄墙敢和凶悍辽寇直面血拼的女强人。

    我们赵庄出来的人也没一个熊包软蛋。

    为了信念,为了胸中那口气,都是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苟且偷生的。

    就连庄上的傻子都知道坏人来了必须奋勇杀敌保卫家园,否则家毁了东西抢走了就再也吃不到好吃的了,也再也没有依赖的爹娘亲朋能关爱照顾自己,以后要挨饿受冻了,所以也知道跟着父兄等上场敢杀敌,也能不怕死,面对敌人也练得不会轻易退缩。没有这股子血性和气势,区区赵庄又岂能在强大的辽寇边患下长久屹立不倒直到现在?

    早特么毁灭消失在无情的边关风霜中了。

    更重要的是,你们把沧北军当成了内地那些贪生怕死的烂军?当我沧北的虎狼将士是假的?

    在沧北继续当宋军的近两万将士都是侯爷的亲信将校有意引导控制留下的精锐,个个是骁勇善战不怕挑战的硬骨头。

    在我家二少爷的信念中就没有受威胁下的退让二字。沧赵字典里没有苟且妥协。

    谁敢挑衅就坚决打过去。

    不惜一切。

    因为赵老二坚定认为:人活着不能没有血性没有尊严没有骨头,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否则今天为偷安退一步,明天再让一点,开了苟且的头,就会苟且来苟且去地成为习惯,会苟且不知羞耻,丧失直面挑战的勇气成了被践踏的软骨头。

    宋王朝和宋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宋王朝把苟且当成政治妥协的必然手段,是王朝生存的政治法宝,因而从北宋到南宋对敌人苟且丑恶的事层出不穷,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高明划算。尤其是南宋高宗赵构苟且偷安江南一隅,把汉族立身世界的根本丧失殆尽。

    南宋灭亡时的崖山十万军民跳海自殉是汉民族最后一点骨气的悲壮闪现,也是蒙元太凶残逼的形成的。

    一个大国大族,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就是不能没有硬骨头。

    有硬骨头,没有的一切都可以弄到。可若是没有硬骨头,即使拥有一切也会全部丧失掉,并且永远不得翻身。

    身为一个大国大族,要讲大国大族风范,但更要讲大国大族之威。

    没有威就不配称为大国,只会沦为被世界左右和控制支配的可笑角色,甚至是被强国践踏奴役的最理想对象。

    沧赵人过去是如此强硬。到如今更无需妥协退让。

    谁敢挑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