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 四道送命题(第2/3页)  高人竟在我身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线研发岗位上退了下来,开始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教育上,在水木大学软件工程院混了个教授的职位。

    “说起来,那个被《时代青年报》点评为最具创意入围作品的参赛者是几号?”忽然想起了一件有些在意的事情,詹永枢便开口向自己的学生问道。

    听到了老人的询问之后,张存浩迟疑了下,认真地回答说道。

    “我没记错,应该是101号。”

    这个学生他也挺关注的,毕竟当时是否让那个《墓园》入围决赛,他也是参与了主试委员会的小组讨论的。

    顺便一提,他当时投的是反对票,而这也是为数不多的一张反对票。

    “我这边可以看到他的屏幕吗?”看着基本已经入场完毕的考生们,詹永枢感兴趣地继续问道。

    “可以是可以……您对他感兴趣?”

    “挺感兴趣的。”詹永枢点头承认。

    “那您可能得失望了,今年的四道题目似乎考察专业知识技能更多一点,而这恰巧都不是他擅长的类型。”张存浩教授笑着说道。

    之前他看过郝云写的那段程序,那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程序,只能说是借助现有编辑器完成的一部毫无技术含量的3D游戏。

    这样的作品之所以能入围,说到底还是有取巧的成分,至少张存浩教授是如此认为的。

    而这也是他当时投出反对票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才感兴趣,”詹永枢淡淡笑了笑,继续说道,“我的观点一直都是,程序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技术是有瓶颈的,但创意是没有边界的。有时候创意未必不能弥补技术上的短板,在关键的时候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张存浩教授:“但不可否认,技术是一切的前提,也是解决问题的门槛。”

    “是的,”詹永枢院士点了下头,看向了不远处地赛场,“所以我很好奇,作为预赛中唯一一个以游戏作品入围决赛的参赛者。”

    “在面对这种专业化的考题时,他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

    交出怎样的答卷?

    如果听到了詹永枢院士和张存浩教授的对话,郝云只怕会当场苦笑着劝这位老人家,还是别对自己抱那么大期待了。

    老实说,当比赛正式开始之后,看着那四道考题出现在自己地眼前,郝云整个人都傻了。

    虽然根据大赛规则,他只需要从这四道题中选一道自己会的完成。但他看了一圈下来,这四道题里面就没一个是他会写的啊?

    第一题!

    请针对附件中的工业流水线设计一套可运行的配套软件,要求功能包括:根据零件的品质级别进行分类处理、对残次品进行退回重新加工等。(详情见附件内容)

    很有夏国风格的题目。

    看历年比赛的真题全集,这样的题目出现在第一题的位置到是不奇怪,毕竟历届希望杯的第一大题都是首都工业大学出题,所以郝云在读完题之后就很果断地放弃了!

    第二题!

    斯尔塔姆病毒席卷非洲大陆,人联卫生组织派遣专家团队入驻,请为阻止疫情蔓延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注:从程序设计的角度解决该问题)

    这题目好像有点意思?

    不知道为什么郝云下意识地想到了一个叫健康码的东西,但遗憾的是更多的细节他却是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只是依稀记得穿越前的哪一年好像用过这玩意儿。

    淦!

    “咋一个二个都这么难?!”

    再看到第三题的时候,郝云都快哭了。

    比赛已经开始十分钟了!

    虽然比赛时间非常宽裕,主办方甚至准备了睡袋供参赛者休息,并提供在线订餐服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