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灵感是会传染的(第2/3页)  高人竟在我身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田野苦笑了一声解释。

    “你也是搞创作的,你应该懂那种灵感枯竭的感觉吧。而且我也不是就捣鼓出这几个字,光是草稿纸我都用了几大纸篓了……”

    怔怔地盯着自己的老朋友看了很久,吕浮生似乎是明白了什么,最终轻轻叹了口气。

    “我大概懂你的意思了……你是想拍一部能超越《侠客》的电影对吗?”

    老田默然点头。

    “嗯……如果我拍不出来,他们就要逼着我拍侠客2。”

    《侠客》是老田的巅峰之作,是夏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将“侠义”与“江湖”两词诠释的淋漓尽致的武侠电影,同时也是夏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将浪漫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合二为一并口碑与票房双爆的史诗巨作。

    而在此之前,夏国的武侠电影要么个人英雄主义过头,叫座不叫好,要么便是浪漫主义色彩和气氛的渲染表现过头,叫好不叫座。

    不少知名影评家评价《侠客》,比起一部电影,这更像是一卷书写江湖的诗。

    无论是捧着爆米花的观众,还是戴着眼镜的老学究,都能从中领悟到属于自己的“侠”与“江湖”,并为剧中人物和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而动容。

    可以说,《侠客》不但开了多个领域的先河,还将夏国的武侠电影带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部电影给田野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另一方面,却也在他的身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

    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就会想到《侠客》那部电影。

    之后他虽然也拍了几部电影,但没有一部能在票房和口碑上超越他的出道作品。

    出道即巅峰,这显然不是一名有野心的导演所期望看到的。

    后来,田野一直想要摆脱《侠客》的印记,试图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创新,然而观众和投资人似乎并不买账。

    两部筹备已久的大作失败之后,不管是投资人还是银行那边对他的信心和容忍度都下降到了极限,尤其是在最近一次的合伙人大会上,合伙人代表站出来向他下达了最后通牒。

    投资三千万。

    如果再亏损,那就拍《侠客2》!

    虽然这是看似最稳捞不赔的选择,但却也是田野最不愿意接受的选择。

    《侠客》虽然是他摆脱不掉的烙印,但那也是他亲手创造的作品,对他而言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而现在有人要将它亲手掐死,并榨干它的最后一丝价值,他这个当爹的当然不可能同意啊!

    只不过,想要完成投资人提出的条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按照三倍定律,三千万的成本想要不亏,那至少也得九千万的票房。即便近些年来票房上限年年在被刷新,想要取得这个成绩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况三千万的预算,对他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很紧张的数字……

    “大制作不用考虑了,通过特效来抓住观众,我也没那么多预算。而且我想过,想要超越《侠客》,就必须在《侠客》的短板上寻找切入点。”

    吕浮生想了想说。

    “爱情?”

    田野表情沉重地点了点头。

    “没错。”

    侠客虽然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唯独在爱情线上属于缺失的一块。

    一方面是因为他所描绘的江湖只有来去匆匆的快意恩仇和刀剑诗酒的杀伐果断,并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另一方面则是影片的篇幅有限,只能挑一两个重点展开,太多就显得臃肿了。

    而如果想要突破自己,那就只能以这个他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为切入点,去描绘一个《侠客》为曾描绘过的江湖。

    即便,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