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九章:马到成功(第3/4页)  唐朝贵公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王已经登基,你却要把新王的爹给请回去,这算怎么回事?

    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啊!

    于是他忙摆手道:“不可,不可,太上王殿下年纪大了,来长安本就已是千里迢迢,舟车劳顿,他这样的年龄,若是再回国,只怕对身子不利,中途若有什么闪失,下官可吃罪不起,他年岁大了,理应颐养天年,我看,还是留居长安,享一享清福吧。”

    这意思,显然是希望大唐能将这位可怜的太上王养起来。

    陈正泰心里不禁咒骂,怎么这天下的帝王都一副德行,呀,当然骂的不是自己的恩师,只是说除恩师之外的其他人。

    虽是陈正泰很不屑,不过他是聪明人,便感慨地道:“既如此,那么我定当上奏朝廷,予贵国太上王一个妥善的安置。”

    扶余洪松了口气,条件虽然没有想象中的苛刻,不过……却还是令他有些担心起来。莫不是,这是大唐吞噬百济的第一步举动吧?

    至于那新罗遣唐使和犬上三田耜二人,也细细看了国书中的内容,二人脸色变幻不定,让他痛心的是,大唐水师,终究要借助百济国在那一片海域落脚了!

    这就意味着,一旦那里的水寨建成,大唐只需一日一夜,便可出没在倭国和新罗的海域,这显然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陈正泰随即看向犬上三田耜道:“犬上兄,对此有没有兴趣?”

    犬上三田耜没差给陈正泰一个白眼,脸上终究露出一点微笑道:“事关重大,我做不得主。”

    那新罗遣唐使生怕陈正泰来问他,便笑着道:“是啊,此事对新罗而言,也该从长计议。”

    陈正泰显然没有逼迫他们交换这样国书的意思,他自是懂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先拿下百济再说,至于其他的,徐徐图之。

    因而他道:“无论如何,我与诸位也是不打不成交,买卖不成仁义在嘛,我大唐乃礼仪之邦,不妨今夜一起留下来,吃一杯水酒,噢,还有,方才新闻报的编撰,托我来求情,说是要给三位做一篇专访,这也是为了加深诸国与我大唐的感情嘛,让这大唐的军民多了解一下贵国有什么不好呢?你们猜我与那陈编撰怎么说的?我说这事包在我身上,这三位遣唐使,都是我陈正泰的兄弟,他们看我面上,也会挤出时间来,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犬上三田耜一听到这个,脸就彻底拉了下来了,恨不得索性将陈正泰砍了。只是面上却是尴尬的干笑:“韩国公说的是。”

    …………

    两日之后,一道奏疏送了上去。

    随即,陈正泰入宫觐见。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李世民召了群臣,却是到了文楼。

    显然,宣政殿和太极殿过于郑重其事,今日议的,也只是陈正泰奏疏中的内容而已,不必过于正式。

    反正……这新的国策,都是韩国公一人所为,若是对外藩有失礼之处,那也和大唐没有关系。

    众臣早早抵达了文楼,交换的国书,他们已看过了,为此,群臣议论纷纷,有不发表建言的,也有直言反对的。

    “陛下,祖宗之法啊……”

    李世民瞪了这个反对的人一眼:“你说的祖宗之法,乃是隋制,这隋文帝的法,干朕何事?”

    被怼的老半天说不出话来的,乃是鸿胪寺寺卿张煌。

    此时,张煌瞪大着眼睛,竟是半句也做不得声了。

    隋制唐随,这是眼下大唐的现状,哪怕是大唐的武德律,其实也是从隋朝的法令里抄来的。

    这针对藩国的国策,当然也是自隋文帝那里继承。

    事实上,李世民最讨厌的就是有人跟他说什么祖宗之法了。

    真是岂有此理,我李世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