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七章:勇冠三军(第3/4页)  唐朝贵公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完全能承受得起。

    陈正泰现在走的就是这一条路。

    当然……借此机会,培育一下匠人也有好处,任何一个匠人能够最终成大器,其实都是失败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只要给他活干,舍得花钱,自然而然,这巧夺天工的大匠也就出炉了。

    ……

    过了几日……

    几个突厥人却是来到了二皮沟。

    那突利可汗回到了夏州,而后纠集他的人马进入了草原,却没有忘掉远在长安的陈兄弟,他命人挑选了数百匹健马来。

    这突厥的使者表达了突利可汗对陈正泰的想念,陈正泰也不禁唏嘘:“我与突利兄,真是手足一般,当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所谓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到现在,我脑海里总还有突利兄弟跳舞时的点点滴滴,哎,不说啦,不说啦,再说……徒增伤感。”

    这突厥使者幸好对汉话的理解不够透彻,只当陈正泰是客套几句,便取了一封书信,慎重地交给了陈正泰。

    陈正泰低头一看,书信里除了寒暄,便交代了送来的一些马匹,其中两匹乃是自帕米尔(宁远国)那里得来的,这帕米尔(宁远国)乃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它有一个古称,叫做大宛。

    这两匹,便是大宛宝马,乃是帕米尔国送给突厥人的礼物,尤其珍贵,突利可汗也舍不得骑,心说陈郡公乃是英雄豪杰,于是特别让人奉送来。

    陈正泰看过了书信,不禁感慨:“有心了,真的有心了,果然不愧是兄弟啊,他将此爱马相赠,可见他是有心人。走,看看马去。”

    这些马匹,一时没有马圈,所以只好先放养在二皮沟的一处阔地上,显然这数百匹马都是精挑细选的,特别是其中的两头,通体黝黑,格外神骏,在马群之中,犹如鹤立鸡群一般。

    陈正泰也不懂马,只觉得这马异常的高大!

    突厥的使者道:“此马其实还有三匹,乃是我家可汗送给陛下的贡品。”

    陈正泰点点头:“不错,不错,此马除了长得帅之外,还有什么不同?”

    使者显然不明白帅是什么意思,不过……大抵明白这是陈正泰夸奖这马长得好了!

    他想了想道:“许多年前,汉武帝在的时候,曾带千金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因此此马这才成名。若说好处,便是其高大,承载量也极大,是寻常马的一倍有余,且极有耐力,此马高大,只有陈郡公这样的大英雄才配骑乘。”

    陈正泰呵呵笑起来,突厥人也会拍马屁嘛,不过好像他马屁拍到了马脚上,我陈正泰可不想做啥大英雄,也不喜欢骑在马上打打杀杀,这显然是对方将自己的理解,强加在自己的身上了。

    这就好像一个工厂里,埋头苦干的工人想拍一个商人的马屁,说一声你的手艺真好啊。

    陈正泰道:“我听说汉朝的时候,汉武帝就曾得了这些马,进行了配种,而后豢养起来,只是最后,此马毕竟稀少,所以最终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老路。他日我陈正泰,也要养许多这样的宝马。”

    之所以最后大宛马在中原消失,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一方面这玩意豢养起来特别的昂贵,而且战马多被阉割,而作为战马的大宛马最终失去了繁殖能力,国家强盛时,倒可以小规模的进行圈养,而一旦衰落,即便再好的马,朝廷也养不起了,最终不免落的销声匿迹的结局。

    陈正泰随即道:“回去告诉突利兄弟,我预备了十几车好酒,这便给他送去,噢,还有,过些日子我要打造一柄好刀赠他,所谓英雄惜英雄嘛,我是英雄,他自然也是英雄,宝刀是要赠英雄的。”

    使者乐开了花,其实突利可汗回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