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章:有钱真好(第3/5页)  唐朝贵公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匹和购买骡马,布匹的商人又需拿这些钱去教人种植桑树,抽丝剥茧……而在这个过程中,官府免不得还可对流通于每一个人的身上抽取税赋。如此,布匹的产量增加了,新的宅院也建了起来,许多人手里有了余钱,而官府也课到了更多的税赋,这……岂不是解决世族的最好办法?”

    李世民听着,很是匪夷所思,皱眉道:“这也是你课本中的内容?”

    陈正泰摇头:“还没有这么深入,学生只是有感而发。”

    李世民是何其聪明的人,他大抵明白了什么意思,你富裕没有关系,但是你不能藏钱,你若是藏了钱,这钱就成了死物,只增加了你一个人的财富,只有让这钱流动起来,世族的财富,才可以让天下人得利。

    李世民若有所思,觉得有几分道理:“这样说来,隋炀帝错了,错就错在他不该操之过急?”

    “当然要徐徐图之。”陈正泰笑呵呵的道:“所以对于恩师所言,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如何让这钱流动起来。”

    李世民托着下颌,神色专注地看着陈正泰道:“如何流动?”

    陈正泰道:“当下的铜钱有一个问题,即它永远都是稀缺品,正因为稀缺,所以铜钱永远都有价值,从秦汉开始到如今,哪怕是秦朝的铜钱,到了我大唐,一样价值不菲,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天下缺铜。”

    “而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朝廷每年能开采出来的铜,永远都无法满足天下的需求,因而,物以稀为贵,铜钱自然而然,也就永远有着价格。那么敢问恩师,若是恩师手里有一万个铜钱,这一万个铜钱现在可买一千斤米,而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之后,这一万个铜钱,还可以购买一千斤米,甚至……数十年之后,因为某种原因,这一万个铜钱,竟还可买一千二百斤米时,恩师会急着去买米吗?”

    李世民听到此,摇摇头:“朕当然将这些钱储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再去买。”

    陈正泰乐了:“问题就在这里,学生形容这样的现象,叫做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条件之下,人们会自觉的选择将钱储存起来,因为铜钱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着巨大的价值,那么谁存的钱越多,谁的家族就更有保障,学生甚至听说……许多世家的府库里,还藏着从汉朝时的五铢钱呢。”

    李世民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道:“哈哈……你说的是你家吧?”

    陈正泰:“……”

    陈正泰咳嗽,以掩盖几分尴尬,道:“恩师,这不是重点。学生的意思是……朝廷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可以继而解决世族的问题,而我大唐解决了如此顽疾,方才可以进入盛极之世。”

    其实这不是危言耸听。

    陈正泰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有为了自己的原因。

    表面上,陈家也是世族,从经济层面而言,任何世族都是皇权都死敌,李世民投鼠忌器,所以并没有对世族动手!

    可等到天下越来越安定,皇权的权威开始不断的树立之后,自李治再到武则天,甚至再到之后的几乎所有大唐皇帝,都在坚持不懈的打击世族,陈家将来迟早会振兴家业,可数十年甚至百年之后呢,最终的结果……其实不过是皇权和世族双输罢了。

    陈正泰希望能找一个可以妥善解决的方法。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着陈正泰:“你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不过……你的意思是,让朕印钱?”

    陈正泰摇头,李世民所谓的印钱,其实和打印的印不一样,其实从东汉开始,东汉朝廷就曾想过两种办法来解决问题,一种是直接在铜钱上印上五十株或者五百株的大字,然后告诉大家,这就不是一文钱,而是五十文和五百文了!

    显然,这是耍流mang,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认这玩意,你要是拿出一枚上头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