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7章 公道(第2/3页)  我是王富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料错,应该是最近梁阁老才挂出来的。”

    王岳若有所思,盯着杨一清,这老货又有什么高论?

    杨一清顿了顿,这才缓缓道:“陛下,老臣斗胆多说两句,还望陛下不要见怪。”

    朱厚熜道:“杨大人年高有德,朕洗耳恭听。”

    杨一清又叹了口气,“臣是景泰年间生人,算起来,我和梁阁老年纪也差不多。要说我们这些年,年少读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事情,莫过于于少保的死了。”

    杨一清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似乎有些为难。

    王岳察言观色,随即道:“宪宗的时候,已经给于少保官复原职,孝宗又追谥肃愍,于少保之冤,人尽皆知。天官只管说吧。”

    朱厚熜也点头。

    杨一清总算放下心来,“陛下,老臣斗胆言说,英宗早期,官场尚能延续太宗旧制,风气尚且正直,官吏还算清廉。那时候言官和朝臣势同水火,谁敢趋炎附势,依附当权,就会被其他同僚鄙夷。”

    “至于土木堡之后,景泰帝在位期间,知耻后勇,励精图治,朝廷纲纪肃然,尤其是以于少保为首的直臣,共同努力,京营恢复,不论边防内政,都颇有建树。”

    杨一清再度停顿,可谁都明白。

    真正的问题就出在英宗复辟之后!

    虽说英宗也是朱厚熜的太爷爷,但他连爷爷宪宗都没见过,更谈不上对英宗有什么感情了。

    说句实话,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打击很大。但是以大明的体量,对外作战损失再大,也不至于动摇根本。

    真正的衰败,其实源于英宗复辟之后。

    土地兼并,开中法破坏,纲纪废弛……英宗的第二个任期,基本上就是不断破坏祖制的过程,把老朱家的根基一点点败坏……唯一值得称道的仅仅是废除殉葬制度而已。如果这要算是贤明,那天下就没有昏君了。

    而对于世道人心来说,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冤杀于少保!

    当初人家于谦挺身而出,保护的是朱明的江山,朱祁镇复辟,你看不上于谦,可以罢免,可以幽禁,唯独不能杀了。

    于谦一死,就标志着大明没有公道可言了!

    像杨一清、梁储、乃至杨廷和、乔宇,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正在读求取功名的时候,都遇到了于谦的冤案。

    在他们年轻的心里,留下了太深的烙印。

    或许当年他们都没有察觉,但是进入官场之后,这一批年轻人,很快就放弃了棱角,变得随波逐流,圆滑世故……

    当忠臣,当清官,能有什么好的!

    你立功还能比得过于谦吗?

    你清廉还能胜过于少保吗?

    于谦什么下场?

    你两袖清风,做一个好人,好官,又有什么用?

    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夸大其词,可是看看宪宗朝,孝宗朝,文官都是什么德行!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

    谁都知道,做事没好下场,想要活下去,就要两手不沾阳春水。

    等进入了孝宗朝后期,像李东阳,杨廷和等人崛起,他们更进一步,光是不做事还不行,还要拉帮结派,抱成一团。

    不管是非对错,只在乎利益。

    当年种下的一颗种子,经过几十年,已经变成了一株参天大树!

    也不是说所有人都这样,比如程敏政,他就试图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结果呢,他卷入了可笑的科举舞弊案,屈辱地丢了性命!

    杨一清抬头望着于谦的这首诗,突然撩起袍子,郑重跪在了地上。

    “陛下,老臣知道,这是陛下赦免唐寅之后,梁阁老才挂出来的,这就是人心所向……陛下,老臣恳请陛下,能够振奋人心,砥砺正气,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