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3/5页)  朝为田舍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在侯爷一定用心护侍,若遇危难,纵为侯爷殉身挡死亦在所不惜,侯爷这般人物,大唐若能多几个就好了……”

    顾青苦笑道:“婶娘莫随便说什么生啊死的,咱们都不死,都要好好活着,此事若了,郑家兄弟娶妻之事包在我身上了。”

    老妇人露出忧愁之色,叹道:“简儿被刺史府拿进大牢,也不知何时放出来,他们太过分了,不但不给抚恤,还将为国流血征战的儿郎抓起来,官府如此作为,老妇深悔将儿子送去从军……”

    顾青转头望着郑向,道:“你兄长被拿,你是何时赶到商州的?”

    郑向道:“小人三日前赶到商州,临行前向韩将军告过假的。”

    “这三日里,你在洛南县或是商州城里做过什么事,对官府的人说过什么话?”

    郑向想了想,道:“小人听闻家中出事便向韩将军告假,待小人赶到商州城时,兄长已被刺史府拿入大牢了,小人什么都没做,也没见过官府的人,知道兄长被拿后,小人情知无法解决此事,马上请同乡向长安送信,请韩将军过来……韩将军待我等袍泽如兄弟,以往遇到无法解决的事袍泽们都是请韩将军帮忙的。”

    顾青疑惑道:“那就奇怪了,你兄长被拿是一回事,可你什么都没做,刺史府为何要拿你?”

    郑向回忆许久,神情迟疑地道:“或许,或许……刺史府以为小人知道些什么内情吧……”

    顾青眼睛一亮,道:“你知道什么内情?”

    “兄长半年前从安西都护府归乡后,小人曾告假回家一趟,与兄长聚了一次,那一夜小人和兄长都饮了酒,兄长半醉之下跟我说,他知道朝廷对归田的伤兵有抚恤,但他……完全没指望过官府会把抚恤给他。”

    “为何?”

    “兄长说,他在安西都护府从军时,营里有几个同乡,后来几场大战,同乡死了几个,伤了几个,伤的那几个归乡了,兄长回到家乡时找过他们,他们也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据说洛南县衙没给过一文的抚恤,那几位老兵也去闹过,但县衙对待他们十分粗鲁,甚至将安西都护府开具的从军官凭撕毁了,然后将他们赶走……”

    顾青隐隐明白这件事的根源了。

    “整个商州这些年有多少从军的青壮?”

    郑向腼腆地笑了笑,道:“侯爷,这您可难住小人了,小人只是个吃兵粮的,哪里知道那么多……”

    郑向的老母却在旁边道:“别的地方老妇不知,这些年从我们村子里走出去从军的青壮,约莫已有一两百人了,很多孩子老妇都是看着他们长大,看着他们拎上包袱去从军,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却很少见过有人回来……”

    顾青深呼吸,似乎要呼出堵住胸口的浊气,轻声道:“一个村子就有一两百人,商州地面有多少村子,有多少青壮,如果每个从军战死或残疾的人朝廷发放两百文抚恤,那么一千人,一万人该有多少抚恤?官员若将这笔钱扣住,那可真是吃得满嘴流油了……”

    院子里众人悚然一惊。

    顾青一语道破了这件事的根源,直到此刻众人才明白郑简为何被拿,为何洛南县衙死活扣住抚恤不发。

    韩介一脸不敢置信道:“侯爷,官府没那么大的胆子吧?就不怕战死的老兵家眷聚集起来闹事吗?”

    顾青淡淡道:“战死者的抚恤应该发放过一部分,官府不敢惹众怒,婶娘想必清楚吧?这些年您村子里的战死者抚恤是否发了?家眷们是否觉得太少了?”

    老妇人点头道:“不错,村子里每年都有战死的消息,县衙的小吏来发抚恤大多只给几十文到一百文,乡亲们隐隐觉得不对,一条人命为国捐躯为何只给这么一点,可小吏解释说是朝廷成例,大唐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乡亲们也就没说什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