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章 满分(第2/4页)  大魏王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秦东阳等武官则分别在队列之中,也是与武卒们一起行动。

    天光大亮之后,整个南安侯府别院所在的区域,便是十分鲜活的出现在徐子先的眼前。

    李仪与孔和,还有林九四等人,包括昌文侯府的陈笃光等人在内,在早前开辟棉田,设计别院,军营,工厂区,生活区,港口,船场区的时候,就是按徐子先的规划,沿着海滩建港口和船场,深入内陆里许就是仓储区,大片的砖、制房舍矗立着。

    再往内部,便是砖厂和小高炉,大片的生胚砖块被特制的工具压制出来,正放在空地的晾干。生砖泥胚要晒干之后再出炉烧制,速度很快,一个炉一个月能烧十几万块砖,只要砖胚足够便可以不停的烧制。

    高炉有好几个,用工数百人,一个月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砖都烧的出来,徐子先看过去的时候,黑烟正飘向半空,炉口不停的喷出火星,这几座高炉便是建筑的基础。

    仓房那里,有十几辆大车停着,有人不停的从库房内领出锄,铲,叉,耙等工具,有吏员在门前登记造册,将领了工具的民户记录在案。

    沿着大道往内行,便是大片的民宅区,东西南北划成成片的区域,每一片都有过百间房舍。

    其实农田和牧区未来会很大,住在这一片区域对将来百姓们下地做活不是太方便,但考虑到土著,海盗等未来的威胁,徐子先还是感觉先在聚居点居住较为妥当。

    就算将来要分散居住,也是要建造的尽量密集,外围用防御木栅或是土夯的墙壁,外围放上哨楼和箭楼,这样才能放心。

    高山土著的威胁,很多人考虑的是一劳永逸的解决麻烦,以徐子先的后世记忆,这根本是办不到的事。

    整个东藩,近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南北长八百里,东西也长近三百里,除了徐子先立足的台南平原外,东藩只有台北等处还有小块的平原地方。大半区域都是由低到高的山地,三分之二的地块是丘陵到山地地貌,中心的主峰高达近四千米,近三万公里的土地是丘陵和山地区域,这其中现在最少生活着十几到二十几万人的山民土著,不要说以现在的兵力和装备,就算几百年后以火器为主的近代军队,想要完全征服这一大片山地,都得付出几万士兵伤亡的代价才能办的到。

    徐子先有后世的经验,当然不会蠢到试图剿灭高山土著,逼迫他们彻底离开平原,在外围警备,打击那些敢于来犯的部落,给他们严厉的教训,时间长久了,则自然双方两安。

    一切得等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将土著吸引到平原耕作或为工人,慢慢的影响,渗透,这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任何试图武力征服,或是单纯的用经济赎买的办法,都是极为愚蠢和不自量力的行为。

    成片的民居都是排列的相当整齐,每一户俱是三间两配的盖法,三间正房,两间厢房,每户用院墙拉起一个小院,每五户中间有一条南北通道,还有一条东西通道。

    在院门对面的通道前是猪圈和茅房,对面的小院前也是相同的格局。

    和福建路的农家小院相比,这边的建筑要更密集,彼此相邻的距离要近的多。

    这便于防御,对治安和卫生来说,管理起来也更方便。

    对普通的流民来说,到了东藩不仅有分配下来的土地,官户身份,还有这青砖碧瓦的小院可住,很多人都是有难以置信的感觉。

    这是昌文侯陈笃敬给女儿的嫁妆之一,相当丰厚,徐子先有时候都有一种感觉,娶妻真是一笔好买卖,这里的一千多户需要一千多幢这样的小院,每幢的成本价也得近三十贯,未来会在修路之后,延伸到花溪地界,拆除原本的旧土屋,也一律建起这种密集的,类似后世小区格局的定居点。

    街巷畅通,鸡犬之声相闻,并且在强力的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