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宛城龙盘虽可贵(第2/5页)  覆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曹操在榻上复又冷笑嘲讽道。“公孙文琪再肆无忌惮也是有难处的,譬如安利号的去处便无说法,想来他母亲在一日,他就不好真的将安利号纳入燕国体制内的……还有吗,御史台什么的?”     “自然还有!”曹子修赶紧再念。“再设四台,曰御史台、财政台、枢密台、靖安台,御史台掌监察,为钜鹿田丰所领,财政台掌财政,为北海王修所领,枢密台掌兵马调度,为辽西韩当所领,靖安台权责不明,但以颍川戏忠所领,郭嘉为副,不言自明……又曰,凡三高官官三相,与四台首脑,并于邺下铜雀台设坐,并称台僚,遇有国主外出、年幼等非常事,七座并论,可暂决一切国事,虽邺下诸将军亦要听命!”     曹操呼啦一下再度坐起身来,却又面露嘲讽,缓缓躺了回去:“这是仿前汉重归宰相实权了!怪不得之前屡屡分权立制,削弱三相权责,却不想在这里等着呢!只是他也不想想,他活着的时候以建国之主的威望,自然是君臣和睦,可等他死了,他儿子岂不是要与这七位相国再来一回汉武故事,君、相争权?而七位相国,牵扯到政、军、财、监、间,固然会相互对立,难成一统,可反过来说却也极难彻底压倒……再加上一个安利号,到时候,这公孙氏的燕国便是千秋万代,也少不了要闹个千秋万代!”     曹昂欲言又止。     “子修有话说?”曹操不以为然。     “是,大人。”曹昂鼓起勇气正色而对。“之前小人从荀师(荀悦)处学习,觉得荀师所言极有道理,那便是至尊也会犯错,也会有不对的时候……试想一番,若是桓灵之时也有这样的实权七相,怎么会让国家崩坏到这个地步?若是大汉天子少年时皆有如此七相相互擎肘执政,又怎么会有阉宦外戚祸乱国家到如此地步呢?”     “荀悦的学问是好的,观点也对。”曹操瞥了一眼自己的长子,幽幽言道。“不然我也不会让你去当他的学生,便是你今日这番道理其实也对……天子英明欲有所作为时,这七相必然是擎肘之人;可国家衰败,天子无能之时,这个制度确实能保底,与之相比,什么世族作大、君臣相争,倒也显得无足轻重了,想来公孙文琪便是因为汉室的教训才这么做的。不过子修……”     “是!”     “灵帝倒也罢了,桓帝并不昏庸,他只是首开党锢,引来士人厌恶而已。至于阉宦……你不知道你太爷爷就是个权宦吗?难道他也是个祸国之人?”曹操斜着眼睛看向自己的长子,不免语重心长。“你已经成年了,今年夏日都要娶孙氏女为妻了,就不要老是听一家之言了,法家、道家的都可以读一读。譬如那颍川郭图,虽然是个天下皆知的小人,可他家的律法知识却是公认的好,最近邺下那里版印了他的一本《小杜律注解》,据说是他在阴山下放羊的时候写下的,你爹我就觉得很好,为什么不去买一本来看呢?”     “喏,小人失言,小人这就去买《小杜律注解》来看。”曹昂俯身称是。     曹孟德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曹昂就是这点让人满意,这小子从来都很孝顺,很听他爹的话。     不过,眼见着自家儿子放下那封文出门,曹孟德便去拿那封文仔细阅览,刚看到说燕国不受寺人,不由失笑之时,便忽然听到前者又于门外院中扬声开口:     “见过荀长史!”     曹操听着不好,赶紧放下文,又将扔到榻上角落中的面巾捡起,不顾冰凉一片,直接盖在了自己脑袋上,然后仰卧在榻,眯着眼睛装起傻来。     荀彧带着一股香气走入房中,看着榻上装死的曹操也是一声叹气,却并不点破,反而干脆立在了之前曹昂所站的位置,拿起了那封文,一面阅读,一面久久不语。     曹操装了许久,额头上冰凉一片,被窗外寒风一吹更是难受,到最后竟然隐隐有头疼的感觉,便干脆抓起面巾直接掷在了地上,然后翻身坐起,气急败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